「中國能在全球競爭與合作間取得平衡嗎?」《南華早報》日前標題,正是中國未來施政寫照。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三月初召開「兩會」,外低調、內平衡,是兩大主軸。

包含中國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的「兩會」,今年將有兩個時代意義,一是第十四個五年計畫(十四五)開局之年,二是七月一日為中共百年黨慶。兩會前夕,北京高調宣揚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已全數脫貧,「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除了鞏固權力的政績宣傳,兩會揭示的財經政策,更將影響中國經濟未來走向。其政策重點可用「內、外、自、碳」四字含括。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用「科技自主」,取代數年前高調宣揚的「中國製造二○二五」。後者是以舉國之力發展5G、人工智慧及電動車等高科技,二○一五年該計畫大張旗鼓推出後,引起美國警惕,成為貿易戰導火線之一。後來該計畫就從中共官方政策文件裡消失,去年的兩會更隻字未提。同時,去年十月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二○三五年遠景目標」,意味將科技自主的完成時間後延。

另一同樣失蹤的政策名詞是「千人計畫」,這本是北京為吸引全球科學人才而設,後來在美國大學與企業爆發間諜活動爭議,便也轉趨低調。

中共降低過去發展科技「超英趕美」等高調口徑,《南華早報》引述人民大學國際事務專家、中國國務院顧問史銀紅說,北京已吸取教訓,「中國可能會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