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六日上午九點半,中國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上路,首筆交易以每噸人民幣五十二・七八元成交,象徵著這個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正式進入「排碳有價」的新時代。

不做低碳轉型,難生存!
排放過量的企業,恐增成本

目前中國碳交易市場雖只涵蓋約二千二百家電力產業,卻已代表每年超過四十億噸的碳排放量,這個數字,是歐洲碳交易市場加入者去年總排放量的近三倍。換言之,中國一推出,便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中國碳交易制度的意涵,就是讓排碳有定價。」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說,該機制正式上路,已對全球企業釋出一個訊號:「碳管理風險」將是未來企業檢視財務報表時,無法再忽略的成本數字。

碳交易的運作,首先是由政府對被納管的企業,發給一定的碳排放「配額」,一旦實際排放量超過本身的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