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爺爺在我們的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中國導遊張宜文(Zhang Yiwen)說。她去年底(2020)在文化和旅遊部舉辦的四川選拔中脫穎而出,成功獲選為全國100名之一的傑出紅色旅遊導遊,任務是推廣中國「紅色旅遊」。她對《CNN》說起偶像鄧小平的故事,簡直倒背如流,也樂於分享中共建黨的故事。

中共中央設有全國紅色旅遊工作協調小組,各地也有開辦紅色導遊培訓班。在這背後,是因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欲推動全國「紅色旅遊」風潮。

已經有17年歷史的中國「紅色旅遊」計劃,自習近平2012年上任後,又更大力推廣。全中國設立多個「紅色旅遊區」,除了有中共抗戰革命、建黨的紀念景點,甚至過往領導者種下的樹也能成為熱門旅遊勝地。

然而,隱藏在愛國情操背後,《CNN》指出,一些分析師認為這些是美化過的歷史,也有人認為這是徹底的洗腦宣傳。

旅遊行程、導遊、航空...中國全力支持紅色旅遊

今年為迎接中共成立100周年,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推出「建黨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宣揚愛國精神,並在紀念景點舉辦一系列主題展覽、演講及表演。

中國最大旅遊網攜程(Trip.com)也發表100個獨特的紅色旅遊套裝行程,遊客可以體驗朗誦中國共產黨入黨誓詞,或唱革命歌曲,預計今年可以吸引5000萬人潮。

《CNN》記者近期體驗政府主辦的旅遊團,參訪延安市景點。伴隨吸睛的雜技表演,歌舞秀描述共產黨早期艱苦的奮鬥過程;穿著革命服裝的中國人民蜂擁進領導者的故居、黨大會禮堂,以及無數個主題展覽廳。

中國也精心培養「紅色導遊」,他們可是中國政府最強大的宣傳手段。像張宜文一樣愛國又擅長說故事的導遊經過選拔後,會到北京接受更專業的訓練。「堅強傳承紅色基因、生動詮釋紅色精神、忠誠傳播紅色文化...」中國政府如此形容。

在這波紅色熱潮中,航空公司沒有缺席。東方航空、成都航空、南方航空等紛紛開通紅色旅遊航線,民眾更是對機上的「紅色搶答遊戲」不亦樂乎。中國民航局、文化和旅遊部近期表示會加快紅色景點的機場興建工程。

紅色旅遊帶動國內經濟,偏遠地區受惠

疫情前,在中國政府大力支持紅色旅遊之下,旅遊參訪次數在2019年達到14.1億的高峰,創下40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73兆)的商機。

甚至,在中國強大的愛國精神面前,無情的COVID-19病毒似乎也得屈服。中國旅遊政策專家Mimi Li表示,2020年紅色旅遊的遊客數仍衝破一億人次,佔國內旅遊市場的11%;今年中國五一假期也顯示紅色旅遊熱潮正在迅速回溫。攜程旅遊網統計,相比2019年同期,今年的紅色旅遊訂單暴增了375%

此外,偏遠地區也因此獲得翻身機會。2017年,中國政府花三年建造總長約2442公里的道路,連接起不同革命景點,當中高達九成是在較遙遠的中部及西部。

鄧小平的故居廣安市便是著名例子。2017年四川省88個貧困縣中有5個地區首度脫離貧困縣,廣安便是其中之一。在紅色旅遊助攻下,鄧小平的故居經過翻新與升級,附近有博物館、湖泊和青銅雕像廣場。2019年,這座不到50萬居民的城市迎來了超過300萬名的遊客。

年輕人成為紅色浪潮中新一波勢力

「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入黨誓詞響亮縈繞在耳邊,學生也站在歷史古蹟前、專心聆聽中共的創黨故事。

中國國家文物局五月表示,紅色旅遊在年輕族群中,越來越受歡迎。根據中國同程旅遊網(LY.com)今年五一假期的數據顯示,高達89.1%的紅色旅遊遊客低於40歲,當中介於21歲至30歲的青壯年更是超過40%。

創新的行程體驗、方便的交通,或發達的設施...等都是引起興趣的因素,但是張宜文導遊認為民族自豪感、愛國精神才是驅動年輕人的主要動機。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發展教授張凌云告訴《環球時報》(Global Times):「在強勁的紅色浪潮之中,更多年輕人發自內心地想要了解中國歷史,包含中共創黨的種種艱辛與成就。」

紅色旅遊的黑暗面

但,歷史的真相似乎被紅色的光芒隱埋了。批評者擔心,中共只提供片面的事實,不斷強調共產黨的韌性與勝利,卻忽略了失敗與醜惡的現實。

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呈現共產黨在八年抗戰中的犧牲,並歸功自己為抗日主力,官網則指責國民黨當時消極對抗的態度;然而,共產黨在抗戰期間藉機壯大自身實力,並非戰爭主力,因此引來他國歷史研究者的不滿。

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博士認為,紅色旅遊的目的,是改變經濟與意識型態;由流亡中文作家與國際華文作家組成的獨立中文筆會(Independent Chinese PEN Center)秘書長張裕則表示,紅色旅遊灌輸信任,成功讓中國人民相信「共產黨版」的歷史。

「紅色旅遊最有效的地方不是宣傳假的歷史,而是半真半假;人們相信若沒有共產黨,國家就完蛋了。」張裕說。紅色旅遊倡導單一意識形態,但,真實的歷史,則永遠充滿複雜與異樣。

參考來源:CNNGlobal TimesGlobal Times(2)China Daily

核稿編輯:吳中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