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於二○二○年五月在中國影片網站bilibili上傳一篇四分鐘左右的演講影片,爾後又快速刪除。該影片中的馬雲說「所謂生意是最龐大的公益事業,創造價值的珍貴工作」,這部影片在兩天內獲得一萬六千多個留言,其中大部分是「壓榨的資本家的嘴臉」、「地主盡心竭力使喚奴隸的心態」一類的辱罵與批評內容,就連馬雲在二○二○年三月捐贈一百萬個口罩給美國時,也有留言批評他為「美國奴」。

馬雲也難以討好的零零後

為此,中國媒體異口同聲的以「在中國最受尊敬的企業家馬雲也難以討好零零後」為新聞標題進行報導,所謂零零後是二○○○到二○○九年出生的新世代,而bilibili則是零零後世代最具代表的網路秘密基地,擁有一億五千萬名會員,其中上傳影片內容與留言的使用者多為零零後。這些為數約一億六千四百萬名的零零後,會令人聯想起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紅衛兵,因為他們像極了那些不僅盲目地忠於國家與政權、更具有強烈戰鬥力的紅衛兵。當中國進入世界強國之列,他們對祖國擁有強大自負心,盲目的推崇中國共產黨主張的社會主義思想,生活在逐漸於中國社會站穩一片天的資本主義體制之下,卻認為自己無法擁有資本,屬於無產階級,所以對有產階級(企業家)表現出憤怒,連中國媒體都提及「零零後僅以教科書的內容是無法適應實際生活的一切」。

零零後也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對於美國為首的中國的競爭對手具有強烈反感,將反對中國的對象視為敵人。最具代表性的愛國行為就是「二○一九年美國NBA的拒看事件」,二○一九年十月,美國休士頓火箭隊總經理公開聲援「支持香港反送中」引起零零後集體抵制、拒看NBA的運動,讓中國國營電視台央視決定終止轉播NBA。

與八零後、九零後有何不同?

我們將零零後的這一傾向與較開放的「八零後」(一九八○年代出生)與展現個人主義的「九零後」(一九九○年代出生)相比,八零後身為一九七八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目擊者,看見原本與世界斷絕的中國因吸收外國資本急遽成長,對此抱著開放態度;九零後成長於收成果實的二○○○年代,活躍的經濟成長、網際網路與海外旅行之下,擁有強烈的個人主義。

相反的零零後不僅成長於中國為世界中心,更是在習近平主席主導的激烈愛國主義教育下長大,二○一三年習近平掌權之後,中國政府教導中國成功的神話,並強化零零後的愛國主義教育,雖然清末受外國勢力侵略欺凌,但如今成為誰都無法撼動的強國,習主席帶領的中國政府以不同於以往的口號,徹底的影響這群零零後的愛國主義,過去「韜光養晦」、「大國崛起」的政治口號,如今成為「萬邦來朝」。

  • 八零後:一九八○至一九八九年出生,目擊一九七八年開始的中國改革開放的世代,親眼見證過往跟世界斷絕的中國,因為吸收外國資本而開始快速走向成長的過程。
  • 九零後:一九九○至一九九九年出生,在二○○○年享受著改革開放的果實、繁榮的經濟,是自小生活相對富裕,熟悉海外旅行與網際網路的數位世代。
  • 零零後:二○○○年之後出生,二○○八年北京奧運貫穿幼年時期記憶的世代,對於走進世界強國的祖國有著極大自負,對中國體制的忠誠度極高。

如今中國的趨勢是「習近平kid」

擁有「習近平kid」、「愛國社會主義者」稱號的零零後,如今在中國是一批誰也不能輕忽的勢力,二○一九年四月馬雲說「有福報才能九九六」,馬上就被圍剿,所謂九九六是每日上午九點工作到晚上九點、一週工作六天的高強度工作文化,而馬雲該發言影片隨即被大量的留言批評為「勞工是奴隸嗎?」。中國重量級教育集團—新東方的執行長俞敏洪就因為在二○一八年八月說零零後「幾乎沒有社會道德與遵守法律的觀念」而必須公開道歉。

若企業想要掌握零零後,就必須進行愛國行銷,中國稱為「國潮行銷」,所謂國潮行銷是帶有中國傳統文化意義的「國」字,結合具有潮流含義的「潮」字,也就是跟隨中國傳統文化的潮流,中國體育品牌李寧就以復古風漢字與紅色為行銷策略,讓二○一九年的銷售比前一年度增加了三二%,中國本土企業長城汽車到二○二○年上半年度為止,蟬聯中國連續八十個月以上的SUV銷售第一名。那麼中國內部對於零零後的評價是什麼呢?中國週刊《新週刊》提及「零零後在物質生活上並不缺乏,而他們追求的是什麼將會由父母與社會為他們做下決定」,香港《南華早報》則是說「零零後看來是中國最獨善其身的一個世代」。

書籍簡介_3小時讀懂現代中國

3小時讀懂現代中國:5大面向 × 62關鍵問題,了解中國人為什麼這樣想、那樣做

作者:李伐贊(이벌찬)、吳京鈴(오로라)

譯者:陳聖薇、游芯歆、張琪惠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1年5月6日

無論你是親中、友中或疑中,要懂中國,你需要了解「中國邏輯」購書去!

作者簡介

李伐贊(이벌찬)

  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系,二〇一四年進入《朝鮮日報》成為記者,經歷社會新聞部、未來企業新聞部,再到國際新聞部專門撰寫中國相關新聞。二〇二〇年五月起參與TV朝鮮電視台的綜藝節目《牡丹峰俱樂部》專家小組,學生時代起在中國的遼寧省、北京等地居住約十七年,是一位中國通。著有記錄北韓與中國邊界地區的《北韓中國資金連結》,以及與中國經濟學者合著《後疫情時代投資的未來》。

吳京鈴(오로라)

  畢業於首爾大學政治外交學系外交學組,二〇一四年進入《朝鮮日報》成為記者,經歷社會新聞部、數位新聞部與未來企劃新聞部,現為產業新聞部記者,正致力撰寫不為人所知的中國經濟現況與企業故事。一九九六年七歲起,到二〇〇九年高中畢業為止在中國生活十三年,由於輾轉就讀國際學校與中國學校,所以不僅熟悉中國,也與香港、台灣、日本、東南亞、美國等各國人士有許多交流機會,能從不同角度看待中國。

譯者簡介

陳聖薇(16至64頁、149至183頁)

  旅居韓國近十年,現為自由譯者。喜歡透過文字翻譯傳遞韓國的日常、韓國的生活、韓國的喜怒哀樂。電子信箱:yeweis9@naver.com

游芯歆(前言、64至149頁)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畢,韓國學中央研究院韓國學大學院歷史學碩士,從事韓文書籍翻譯多年,譯作遍及文學、歷史、人文藝術等各領域。

張琪惠 Fanny Homann-Chang(232至271頁)

  中國文化大學韓文系畢業,韓國國立首爾大學語言教育院進修。現為專職韓文翻譯,定居於德國科隆。著作有《開始遊韓國說韓語》一書,《熔爐》、《她的名字是》、《三樓書記室的暗號》等九十多本翻譯作品。

【商業周刊圖書】官方粉絲頁

名人書單、商管心法、高效成長、趨勢新知、精選書摘,所有商業周刊新書資訊、限時優惠都在這!閱讀,讓你看見台灣,掌握世界大未來。

立即加入官方粉絲頁:商周讀書會
看更多書摘:商周讀書會專欄

責任編輯:温克強
核稿編輯:張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