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位民眾告訴英國《衛報》(The Guardian):「除非政府獎勵我們一間公寓,並預先給新生兒保留大學學位,否則生育政策都與我們無關。」

中國近期開放三胎,但是生活壓力卻讓年輕人對育兒望而卻步。同時,這也透露流行於中國年輕Z世代的「躺平主義」,他們大多於1990年代中葉後出生。

「擼起袖子加油幹!」是習近平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打出的響亮口號,鼓勵中國人民只要齊心奮鬥,就能凝聚力量而實現美好的「中國夢」。這句口號迴盪天際,甚至登上「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排行榜。

然而,遠大目標背後的真相又是如何?努力工作卻無所回報、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中國年輕人對白熱化的競爭感到疲憊。受困於「內卷化」(Involution)時代之中,中國年輕人乾脆躺下來,果斷放棄掙扎。

高壓求學和工作環境,壓垮鬥志

中國Z世代年輕族群背負沉重工作壓力。他們大多在一胎化政策下出生,隨著父母輩逐漸退休,而勞動市場開始萎縮,中國政府也計劃延後退休年齡。

「內卷化」一詞去年(2020)九月在中國校園開始流行,用來描述中國學業競爭激烈,學生為了獲取好成績而瘋狂讀書的行徑。很快地,這個用語也傳入職場,尤其形容大型科技公司的「996工作制」: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甚至是更血汗的「007模式」:每週7天,每天24小時。

然而,高壓的求學與工作環境也讓年輕人發現:跟父母輩世代不同,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似乎都無法超越現況。中國人類學家項飆形容這是一個死循環:「像一個陀螺不斷敲打自己,卻沒有突破。」他們看不到目的地,只能盲目地投入與付出,卻又被迫前行。

「內卷化」一詞道出中國眾年輕人的心聲,並成為中國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之一。在此風潮下,「躺平主義」開始發展。

不想努力了,中國年輕人選擇躺平

中國年輕母親邱維良(音譯,Qiu Weiliang)告訴《環球時報》,去年她創業失敗又離婚,吃盡苦頭後決定不再繼續掙扎,而是選擇「躺下」。「我現在戶頭裡剩沒多少錢,只能勉強維持生計,但是我現在過得很開心。」她說。

中國社會學家認為,年輕人通常是家中獨子、獨女,因此具有強烈自我意識,對長輩施加的壓力也更為敏感。他們拒絕服從忍耐、犧牲、奮鬥、抗壓等傳統美德,也不再像父母輩一樣,汲汲營營追求社會階級與財富。北京清大教授李鋒亮對此批評:「年輕人這種態度非常不負責任,讓父母與全中國的納稅人失望透頂。」

但,這股躺平浪潮在社群媒體加持下可是流傳地又快又廣。中國年輕人總能創造網路迷因、用語,或透過偶像來表達意見。新詞語「喪文化」即在此時出現——由頹廢、悲觀、懶散等引起,是90後年輕人自嘲自己註定失敗的次文化。

網友利用中國演員葛優數年前的電視劇照,製作成一系列表情包。他一臉懶散、生無可戀躺在沙發上的樣子,稱為「葛優躺」,並在網路引起廣大迴響。中國真人秀《創造營2021》的學員利路修憑著節目中懶散、厭世,求失敗的模樣,更是被推崇為喪文化新代表。

顯然,想躺平的年輕人,已不打算呼應上一輩的斥責和領導的呼籲。

參考來源:BBC NewsFrance 24RADIIGlobal TimesThe Guardian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