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導,風靡於中國Z世代年輕人的最新熱潮,是名為「劇本殺」的遊戲。艾媒諮詢(iiMedia Research)統計,今年(2021)上半年中國消費者偏好的線下潮流娛樂方式中,「玩劇本殺」以36.1%高居第三名,僅次於看電影和運動健身。

這是結合了邏輯推理、角色扮演或密室逃脫的社交遊戲。玩家需根據分配到的角色劇本來演戲,想法、服裝、語氣、場景、道具皆融入其中,並在有限時間內,與其他玩家合作推理,共同揭開秘密或發現兇手。

但如今,為了吸引玩家,劇本變得越暴力、血腥、恐怖。9月,中國官媒新華社批評,一些城市的「沉浸式劇本殺體驗館」,店內裝飾成農房、墳場等場景,墳場內開著血紅燈光,擺放道具屍體。另一家店內展示著「人魅」、「夜店兇靈」、「瞳靈人」等充滿靈異內容的劇本。直指其「宣揚暴力、靈異引擔憂」,未成年人沉迷其中,反而會造成參與者現實和劇情的角色混淆,產生心理問題。

渴望紓壓、社交、情感...劇本殺讓中國年輕人深深著迷

事實上,此遊戲源自歐美,台灣也有多間劇本殺工作室。2016年,中國芒果TV推出「明星大偵探」節目,才讓中國廣大人民開始認識它,央視等官媒還曾點讚此遊戲熱潮。業者競爭變得激烈,2020年,在中國註冊的劇本殺公司約為6500家,比2019年增加了60%以上,預計今年將能產生逾20億美元(約新台幣560億)的收入,吸引超過900萬名消費者。

劇本殺為何讓中國年輕人「如癡如醉」?《紐約時報》與《南華早報》指出,這成了年輕人紓壓、逃離日常現實的一大管道。北京重拳打壓線上遊戲,加上疫情下旅行受到限制,他們更渴望面對面交流。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方可成認為,這遊戲還給了年輕人暢所欲言的交流機會,而這在中國是少見的。它提供了「一種參與式體驗和社交方式,這是許多中國年輕人生活所缺少的;他們缺乏對公民事務、社區事務和有意義社交的參與。」

上海28歲的玩家張怡(Zhang Yi,音譯),在過去一年玩了90多場劇本殺,這已經成為她認識人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們每週都會見面。它取代了我生活中其他許多活動。」張怡分享。

讓玩家深深著迷的另一原因,是他們在這虛擬體驗中,能湧出「真實的」情感與共鳴。在成都擁有一家劇本殺創作公司的張撲克(Poker Zhang,音譯)說,一個成功的劇本會帶來歡笑、緊張,甚至眼淚,「他們會玩到流淚,有些人哭很慘。」

深圳玩家劉傑(Liu Jie,音譯)也告訴《南華早報》,故事情節描述之生動,真的感動了他,所以工作壓力大時,他喜歡藉此紓壓。推理出正確答案的過程,並能帶給他成就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專家李世佳認為,體驗不同生活、解決問題,滿足年輕人尋找真實自我的需求。

繼遊戲、影視節目後,北京是否出手打壓劇本殺?

然而,針對中國年輕人著迷於劇本殺的現象,外界批評,這是他們逃避現實的表現。因為在現實中遇到很多傷害,「躺平主義」燒得越來越旺,因此,玩劇本殺可以在劇情中尋找自己的樂趣、追求自己奢望的東西,其實是展現了社會的腐敗。

此外,中國官媒一改原支持立場,出聲警告,是否代表劇本殺威脅到了北京威信?德州州立大學的宗教研究教授萊科克(Joseph Laycock)說:「這些富有想像力的遊戲帶有極端的自主性,因為如果你能以另一種方式想像世界,你就有能力質疑以前從未被質疑過的事情。」

《紐約時報》指出,近期北京大力在社會上樹立高尚道德標準,並宣揚中國傳統文化,官媒《環球時報》曾稱讚,劇本殺主題開始轉向愛國紅色,例如以抗日戰爭為背景。尤其2021年正值中共建黨百年,更是擄獲了年輕人的心。

但現在,新華社卻批評,劇本需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賦予參加者「正能量」。近期也傳出多地有便衣軍官在俱樂部臥底,沒收含有「血腥、恐怖」元素的非法劇本。

目前還無法確定,劇本殺是否會成為繼線上遊戲、影視節目後,下一個被打壓的箭靶。但,方可成教授表示,他們的性質相像,因此必定受到內容審查。看來,中國年輕人想在現實之外,一喘口氣,可謂「困難重重」。

參考來源:The New York TimesSouth China Morning PostChina DailyGlobal Times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