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行動和融資特使馬克卡尼曾說過,「投資概念是創造價值的地方,金融影響力是推動減碳及經濟轉型的重要契機。」過去減碳環保、氣候變遷還只是個概念,但現在已經跟社會、公司經營結合成為ESG永續發展目標及最夯的投資概念,而且也是各國政府、投資機構積極推動的一環。

12月中旬,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與商業周刊舉辦「綠色金融創新趨勢高峰會–與永續者同行」論壇活動,邀請了政府單位、銀行、投信代表及綠色債券發行人,共同討論綠色金融趨勢、政策面規劃、金融市場及企業端執行現狀。

由左至右依序為商周集團總經理朱紀中、第一商業銀行總經理鄭美玲、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證券期貨局局長張振山、鋒裕匯理投信總經理黃日康、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

ESG投資報酬率優於傳統指數成新寵兒

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分析,國際上30年前就有第一個ESG指數出現,2003年出現「赤道原則」促進金融業注重永續條件,近15年來綠色金融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後,ESG投資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新寵兒。根據MSCI 2021年《全球機構投資人調查》顯示,全球有超過四分之三的投資人增加了ESG投資,且在資產超過2,000億美元的大型機構中有高達90%都表示都會增加ESG投資,因為願意投入ESG的企業不只平時表現穩定,高風險時期也相對更好,使得ESG相關指數投資報酬率都優於傳統股票指數及債劵指數。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局長張振山提及,金管會參考歐美國家及香港經驗,積極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及公司治理3.0,包括先將TCFD(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指標引入國內銀行、保險、證券業之中;2022年6月將發布投信治理指引,讓永續話題落實,未來基金揭露重點在於說明其中真正的綠色含金量,避免「漂綠」。此外還預定在2023年完成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擴大社會責任報告書的揭露範圍。目前適用的上市櫃公司有200多家,但未來只要實收資本額大於25億元的上市櫃公司都需強制申報,並取得第三方驗證,以免影響融資條件;最後則是建立綠色金融措施的資料庫平台,讓民眾及企業都有參考的來源。

王儷玲認為,目前金管會政策正引領市場注重ESG及綠色金融,相信綠色金融永續社會的推動力會更強,尤其目前最重要的是減碳淨零排放,台灣是否能做碳權交易市場?可否用虛擬貨幣或是期貨交易碳權?這都還需要跨部會討論。至於學術界則可以提供適合的投資篩選、風險控管模型、碳足跡追蹤模型等。明年政大將與清華、輔大、逢甲、淡江五校聯盟,針對淨零排碳結合科技金融相關主題,推動企業減碳解決方案,希望能為台灣企業與金融市場帶來更多綠色永續新動力。

由左至右依序為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鋒裕匯理投信主管劉佳雨、 第一商業銀行總經理鄭美玲、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 商周集團總經理朱紀中

綠色債券過去5年平均年成長50%

ESG投資商品中,近年來以綠色債券及社會債券躍進最大。根據彭博的數據顯示,至2021年10月底,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達3860億美元,市值突破1.4兆美元,統計過去5年平均每年成長50%。

鋒裕匯理投信總經理黃日康指出,綠色債券資產具四大特性「低波動」、「有息收」、「報酬較佳」且「永續發展」,能吸引重視永續發展與收益的投資人青睞。鋒裕匯理資產管理擔任三大跨國組織–國際金融公司(IFC)、歐洲投資銀行(EIB)、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綠色債券基金顧問,深獲肯定,擁有跨國大格局的綠色債券視野。

鋒裕匯理投信全委投資主管劉佳雨表示,第一檔綠色概念債券是由歐洲投資銀行 (EIB)於2007年發行,不過,直到2013年瑞典房地產公司發行第一檔綠色公司債,接著是美國麻州政府發行綠色市政債,而特斯拉也於當年度發行綠債後,這個商品就此邁向蓬勃發展。現在綠債可能只是投資人心中的選配,但預計3~4年後將變成投資組合的標配,屆時只要債券沒有跟綠色或永續連結,市場需求將會變低。雖然一般人比較沒辦法直接投資綠色債券,但仍可透過投資綠色債券或ESG主題的基金來間接實踐ESG投資。

例如今年6月發行3檔綠色債券,金額達42億元的中租控股,資金主要用在長期發展綠能,包括太陽能事業或是可分解材料,對環境變遷直接有幫助的投資。中租控股 執行副總經理暨策略長廖英智表示,「就算沒有發行綠色債券,公司也不會停止太陽能的投資」,因為中租的規劃是投入500億元、長達20年以上的承諾,即使經營團隊改變也不能更動這個目標。為了讓投入資金有更高回饋、效益高於同業,公司自然會從提升施工、管理系統、偵測發電效率等能力來提高太陽能發電效率,同時讓組織效能、維運能力、風險評估能力都進步。

發行綠色債券對企業的最大優點,廖英智認為是,「能從銀行授信角度檢視資金應用效果,及從投資人觀點看我們發展太陽能長期策略或是綠色投資是否還有不足之處,讓內部ESG策略能被更清楚的溝通。」

由左至右依序為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鋒裕匯理投信主管劉佳雨、 第一商業銀行總經理鄭美玲、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 商周集團總經理朱紀中

銀行授信評估也將納入ESG

未來企業融資目的是否考量ESG及降低碳排,也將是銀行授信評估的重點。最終會讓企業也不得不跟著把ESG納入營運考量,讓台灣產業邁向永續發展。第一商業銀行總經理鄭美玲提及,財政部藉由9家公股行庫推動 ESG倡議平台,不只要完成簽署赤道原則,將環境變遷風險納入銀行營運風險中,就連授信審查也都會納入ESG。例如高耗能及爭議性產業將有融資限制,包括博弈業、武器、菸酒商等。

尤其台灣有288家公司未來將面臨歐盟碳稅課徵,公股行庫將提供綠色融資專案,協助企業更新設備、減降碳排,若企業可以在一定年限達成連結ESG的KPI指標,有降低利率的優惠措施。這類融資專案中,跟減碳或永續相關的布局計劃、可執行性、目標等,銀行端都會定期複審,檢視資金是否有用在貸放用途。

因此若原本是高碳排公司,可考慮透過綠色債券或是綠色融資專案改善,雖然會有較高的遵循成本,但成功轉型後也能順利拿掉過去不好的標籤,藉由綠色金融的力量讓公司順利轉型,永續經營。

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左) 、 商周集團總經理朱紀中(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