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3千8百多間門市、每天至少和3百萬人次台灣人接觸的全家便利商店,它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消費者放大檢視。

然而,自3年前的超商剩食風暴開始,全家投入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腳步明顯加快,全家董事長葉榮廷如何選擇切入角度?他眼中最務實的執行方式又是什麼?以下是專訪摘要:

商周問(以下簡稱問):有感受到近期越來越多企業投入ESG嗎?企業如果想做,你建議該如何尋找切入角度?

葉榮廷答(以下簡稱答):趨勢當然是越來越明顯了。最明顯的判斷方式,就是現在外資在投資的時候,會把ESG評分當成一個很重要的標準,評分越高,它投的金額越多,而不是看你績效。以前,績效最重要,現在我感覺,大家在意永續的發展漸漸超過績效。

全家的切入角度,就是從能力所及開始。以我們(超商)這個行業來講,接觸最多的就是社會大眾,一天大概會有3百萬人次進來全家,一年就超過10億。

我們最大優勢,就是能夠非常頻繁的去接觸顧客,然後物流供貨體系、系統建設大概也都完備,所以全家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成為「平台」,去媒合供給和需求雙方,同時做一些好事。

問:那要找到角度的具體做法是什麼?

答:第一,考量自己(企業)的核心能力,不要一開始就想拯救地球,因為值得關注的議題非常多。聯合國公布的永續發展目標有17大項,指標有1、2百種,沒有一個企業是可以從頭做到尾的,你可以先從裡面聚焦,再結合公司優勢,給自己一個主軸的定調。

第二,思考你要只用自己的力量,還是結合他人的力量?例如我是便利商店,我跟上游供應鏈、下游消費者,這中間所有的利害關係人,能不能一起做點什麼事情來節能減碳?

第三,製造一些小小的成績單出來鼓舞大家,因為事情做久了,人就會有一點懶。我打個比方,早期我們在做廢電池回收時,為了讓員工知道公司真的有在做,我們每天花人力,去手動更換那個回收數字的看板!例如今天回收了6公斤電池,明天又回收了8公斤電池,那規模明明很小,但就是要每天更換,讓參與的人都知道。

問:友善食光是消費者對全家印象最深刻的行動,當初為何會想到從這個角度去處理剩食?

答:食物浪費本來就是一個全球議題,(當時加速推動)主要的原因是IFRA協會,調查說便利商店1年浪費的食物有70億元⋯⋯,但其實,我們很久以前就想處理這個問題,早期是想從兩種面向去解決。

第一是生產面,就是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不添加抑菌劑,靠著溫度控制、濕度控制、包材選擇等等,來延長保存期限。第二是訂貨面,也就是門市預測銷售量的精準度,以前靠門市經驗,後來是靠AI去學習,例如時間、天氣、溫度,都會影響不同商圈消費者的購物選擇。

最後,我們2年前才加入了第3個「銷售面」,也就是友善食光,在鮮食到期前7小時就打7折。執行到現在,去年光全家就減少了3千噸的剩食,我們今年目標是(減少)4千噸。之後,我們還會再擴大範圍,把App、剩食跟公益扣在一起,例如開放大企業認購,讓公益團體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自行到店購買友善食光的東西。

問:那現階段在台北101實驗的循環便當情況如何?這看起來好像是個絕對賠本的生意?

答:(還沒開口就先苦笑嘆氣)一個199元的便當,吃完我要退還他押金100元,還要送一杯咖啡,你說我賺什麼?

問:那為什麼還要做?

答:因為我們一直覺得消費者會有心裡的隱憂,你用的這個便當盒可能是我之前用過的,你會不會擔心?老實說我們當初很怕大家不埋單,所以需要給他一個誘因。但還是要嘗試看看,因為這個(商業模式)如果成功,等於是一個循環容器的解決方案,可以用在便當、咖啡杯、各種用品⋯⋯,我們又可以繼續發揮平台的角色了!

問:全家有很多ESG行動都已經持續了好幾年,有沒有什麼令你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或故事?

答:我一直記得一個勝利基金會門市的畫面(編按:全家和勝利基金會合作,由身心障礙者負責營運維護的特殊店型)。那次我去訪店,看到後面有個店員在擦貨架,整整10幾分鐘,怎麼擦都在擦最後一排,完全沒移動。我就跟店主說:「你應該叫他要移動啊!看到客人,怎麼也沒有主動招呼?」

後來店主把我拉到一邊,說光是擦貨架,就已經是這名店員練習快1個月的成果了。過去他一直在家裡,媽媽也不放心他出來,如今能夠自己到超商來打工賺錢,每天進步一點點。

這件事給我很大震撼,到現在,這項服務已不限於特殊店型,我們一般加盟主只要有意願,也都可以雇用身心障礙者了。所以我說,全家優勢是渠道,是平台,讓各式各樣的好事,都可以在上面發生。(延伸閱讀:商周ESG與永續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