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上線日期:2022/11/2)

YouTuber界年度盛事、獎勵優秀新媒體創作者的「走鐘獎」,邁入第四屆(編按:今年已是第五屆)。很多人以前可能不認識它,但未來,或許無法忽視了。

2021年第三屆走鐘獎頒獎典禮YouTube影片累積的觀看次數,高達242萬,這可是同年金鐘獎頒獎典禮網路收看數的2.5倍,相當驚人。

呱吉在第三屆頒獎典禮的致詞,他說,當年第二屆仿擬金鐘獎獎座的金色大腳丫,是手工黏製而成,現在早已轉為開模打造的穩固禮品,「走鐘獎已從搖搖欲墜,隨時可能脫落的底座,變成往前邁步,可以往前走10年、20年的大腳印。」

這個20年要怎麼邁進,又是怎麼開始的?藉著好奇心,有幸潛入上班不要看工作室,獲呱議員親自分享。

從「諧擬」開始,意外走出新意

在喜劇中,有種手法叫做「諧擬」(Parody),拿觀眾熟知的人物或事件,以間接模仿或轉換的方式開玩笑,「走鐘獎」的誕生就是這麼一回事。

「我們從來沒想說要變成一個真正的獎項,只是想用來搞笑。」呱吉坐在我面前親切分享。最初就只是上班不要看前成員阿傑靈光乍現,想以詼諧有趣的方式仿效金鐘獎頒獎,博君一笑,因此連名稱都刻意取成「走鐘獎」。

諧擬做得越認真,就越好笑。呱吉說,2019年舉辦第一屆走鐘獎頒獎典禮時,團隊不小心玩得太開心、自掏腰包砸了新台幣40萬元,還動用人情利誘,把台灣知名YouTuber阿滴、Joeman、白癡公主等好友們騙來共襄盛舉,但從頭到尾得獎者,就只有一個團隊——上班不要看。

只是難得看到這麼多YouTuber同框出現,加上趣味無厘頭的創意獎項,和葷素不拘豪無限制的節目內容與發言,立即吸引觀眾目光,迄今影片累積觀看次數已破250萬。

呱吉回憶,首屆走鐘獎辦完後,立即獲得業界、粉絲間熱烈迴響,讓他忍不住思考,要不要再辦下一屆呢?第二屆還要這樣惡搞嗎?

畢竟在台灣,電視、電影、音樂領域各有金鐘、金馬、金曲獎等最高殊榮獎項,來肯定工作者們成就與付出,卻沒有一項針對新媒體舉足輕重的獎項,呱吉想想,好不容易第一屆積累了一些能量,應該得認真以待。

為新媒體創作者而生

到了2020年,第二屆走鐘獎頒獎典禮如願登場,依舊保持搞笑幽默,但規模成本翻高5倍,上看新台幣200萬。場地變大、獎項變多,開放給所有新媒體創者報名參與,並邀及饒舌廠牌「顏社」創辦人迪拉胖、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徐漢強擔任獎項評審,專業評分,呱吉強調:「絕無黑箱作業、絕非以流量頒獎。」

他舉例,如同奧斯卡獎和金馬獎常會把獎項,頒發給主流觀眾可能沒注意到,或議題有趣的作品,走鐘獎也希望藉獎項殊榮,讓大眾有機會看見,被網路流量掩蓋的佳作,就像第二屆與第三屆的大贏家「台客劇場」及「白昆禾」,呱吉笑言,得獎原因很簡單,就是專業評審都承認作品特別好。

其中YouTuber白昆禾在第三屆獲得4項大獎時,讓呱吉印象特別深刻。他得獎的作品,是記錄擔任物流司機的父親,可能將被工作20年的公司資遣的影片,「白昆禾得獎後,那支影片多了幾十萬觀看,也有很多人在下面留言,『因為他得獎我跑來看,果然實至名歸』,這是讓我覺得走鐘獎有意義價值的地方。」

回想這幾年籌辦過程,第一屆接續第二屆舉辦時最為困難,呱吉坦言,當時走鐘獎還沒引起社會多數認同,第二屆在尋找贊助商過程不大順利,最終是虧錢作收,但到了第三屆時,情況忽然不同了,他發現,大家開始關注走鐘獎了。

「因為第二屆做得好,典禮一結束,科技新創圈、政治圈的朋友馬上來私訊我,問有沒有什麼可以幫上忙的地方,」呱吉指出,尤其在第三屆要舉辦時更為明顯,一下子贊助金額就已上看900萬,儘管後來因COVID-19疫情部分廠商撤資,小有虧損,但已證明走鐘獎若想獨立招商推動,完全可行。

更別說上班不要看團隊2022年如火如荼籌辦的第四屆,已募得與第三屆差不多的款項,還預期會更高,甚至有電視台來跟團隊洽談轉播權,「這是以前完全不會發生的事。」呱吉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畢竟以前新媒體創作者圈和影視圈向來壁壘分明。

網紅和明星,被打破的界線

「有一個有趣的點,大概5年前,你會看到很多綜藝節目邀請知名網紅參與,和明星們做對比,節目標題就寫著『沒想到這些人比你還紅』。」

呱吉指出,在節目裡會介紹網紅的IG、YouTube追蹤人數有多少人,然後就會講出「是不是比你還要紅」這句經典台詞,「這樣講像稱讚,但背後也包含著貶低意思,有種,其實你不是我們這一圈的人的感覺。」

為什麼會出現網紅這個詞彙?呱吉分析,過去人們會把做表演事業而有知名度的人稱為明星,後來又出現這麼一群網路創作者後,才有了網紅一詞,「網路上因為做表演而紅起來的人的簡稱,為什麼用這種說法,因為他們覺得這群人不是明星,只是在網路比較紅而已。」

但對呱吉而言,無論是網紅還是明星,所有人都是從事表演、創作工作,雖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了不起,但也沒有特別卑賤之處,「網紅」一詞像自我設限,似乎這群創作者只存在於「網路」。

不過認真回溯近年來YouTuber圈的動態,從「上班不要看」連舉辦3屆走鐘獎、YouTuber阿滴和志祺成立「台灣新媒體影音創作者協會」,到站立喜劇演員博恩所屬的薩泰爾娛樂能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辦容納5000人的實體節目,再再證明這群「網紅」線上線下都很活躍,未來行有餘力,涉足電影、影集、音樂也不無可能,甚至已經發生。

「經過這5年,雖然不是說2者(YouTuber與影視圈)間的距離界線變小,但大家比較不會有那麼強烈的感受,覺得網紅是一群亂七八糟,不知道在做什麼的屁孩,」呱吉笑言,至少已經比較少看到有綜藝節目又再下「沒想到這些人比你還要紅」的標題了。

獨立運作保持趣味,謝絕公部門補助

話題回到第四屆走鐘獎,快被視為如三金般,YouTuber界一年一度的正式盛會。在文化部積極鼓勵各項藝文活動的現下,很有機會能申請補助,但呱吉不要,「我們是不會拿公部門的錢。」

其實不論是金鐘、金馬或金曲獎,都有獲得文化部2000萬到9000萬不等的補助籌辦,「雖然沒有什麼錯,金馬獎也做得非常好,但跟政府拿錢就是要跟著官方規定、品味去走,不可能保持走鐘獎的獨立有趣性。」呱吉搖搖頭。

畢竟自己都在第三屆走鐘獎頒獎典禮尾聲致詞時,動人喊話:「我們是最自由、最前鋒的新媒體的專屬獎項。也許別人會很在意政治、性別各種敏感的話題,但在這裡全部都不是問題,這是我們最重要的精神。」呱吉也想挑戰繼續讓走鐘獎,成為台灣少數能獨立養活自己的獎項。

不過,第三屆指導單位掛著「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又是怎麼一回事?

呱吉聽到後,馬上哈哈大笑,娓娓道來。他坦言前兩屆本就設定為搞笑的諧擬活動,當然獎座、LOGO都朝金鐘獎看齊,「但第三屆算很正式,花了數百萬籌備,社會知名度也到達一個程度,我們也意識到『欸,金鐘獎會袂爽了吧』,不能連三屆都在搞人家。」

因此在第三屆舉辦前夕,呱吉與團隊滿懷誠意的和金鐘獎主管機關,也就是文化部拜個碼頭,「我們知道這個東西不應該,但你們可不可以認同我們再做一次,下一屆保證會改掉。」文化部也寬宏大量的知道他們沒惡意,只是提醒,下屆LOGO可不能再那麼像金鐘獎,並掛上指導單位肯定其「正當性」。

這讓呱吉呵呵的說:「他們雖然沒有給我們錢,但他們給我們的寬容,是金錢不能衡量的,」眨眨眼,讓現場大家都忍不住噗哧笑出來。

不過呱吉再三掛保證,絕對不會改名字,會保持「走鐘」到底,畢竟連名字也退縮的話,原本創辦的初衷也會喪失,「畢竟它不是只是個正經發給優秀者的獎項,也希望它保持很獨立、很酷、很特別的個性。」只是前三屆獲獎者真的得好好珍惜手上獎座,2022年再辦,長相可真的不會再一樣了。

電視劇《茶金》、《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人湯昇榮曾說:「獎項變革,是對於產業更高的尊敬及鼓勵,也是改變產業各個工作環節的關鍵。」

無論是金鐘獎或走鐘獎,用越趨細緻的獎項與類別,關注產業裡的每個角色,一定是希望讓努力耕耘的創作者們,被更多人看見、獲得肯定。不論是在電視或是網路裡,讓我們敬自由、敬創意,也期待年年三金之外還有一「走鐘」。

書籍簡介

《記者在現場》

作者:中央通訊社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22/09/01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