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碳競爭力百強企業進步很快,值得欣喜,但這就代表,台灣的減碳表現有大躍進嗎?
事實上,台灣中小企業若跟不上,大家的減碳之路,仍有不少隱憂。
現在,供應鏈的上中下游企業,並不是用同樣的節奏前進。
一支iPhone,大約要一千五百個零組件,單是鴻海就有上百家供應商,鴻海若要繼續承接蘋果的訂單,它就必須確保大家都走上減碳之路,否則只能淘汰不合格的供應商;但這些供應商背後又有更多小供應商,僅靠汰換,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今年,商周與台大風險中心第一次針對製造業供應鏈減碳進度,發出問卷。我們發現,台灣大企業與整串中小企業供應鏈的減碳觀點,差異頗大。
國際客戶緊盯,大企業陷兩難
中小供應商:賺錢第一、減碳排後
第一,電子業確實受到國際客戶要求,減碳壓力最大,但大家同船不同心。
我們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