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AI曼哈頓計畫」的科技熱戰時代,台灣將何去何從?

在專家眼中,這項計畫一旦拍板,象徵美國針對中國AI產業打擊,將從原本以晶片為武器的「防堵」策略,轉為集結全美「金頭腦」、搶先開發出AGI(通用人工智慧)的「攻擊」策略。

拜登祭出晶片禁令「畢業作」:
五年來規模最大陸企制裁黑名單

無巧不巧,美國時間十二月二日,由美國商務部發起,宣布將一百四十家中國企業納入實體清單,這也是美方從五年前祭出這項貿易「黑名單」的制裁以來,規模最大、牽連範圍最廣的一次,堪稱拜登一連串晶片禁令、以防堵為核心策略的「畢業作」。

這動作,是美方從最源頭抓起,對中國發展AI晶片所需的設備、設計軟體、高階記憶體,甚至包括用私募基金對外商晶片廠投資購併的路都狠狠斬斷。

拜登交棒川普 美國科技戰從防堵轉為攻擊!
(圖表製作者:侯良儒)

其中,又以中國的「設備業」為這次的重災區。像有「中國版應材」之稱的北方華創,就有九家子公司被納入;同屬中國五大設備廠、擅長檢測機台的中科飛測,不僅有十一家相關公司遭美方狙擊,甚至連其新加坡子公司也遭殃。

「將中國本土的設備商放入(實體清單),代表美方看到中國的設備業,漸漸有一些發展,所以趁萌芽期間,先做一個全面性封鎖,」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

這個封鎖效應,未來將讓中國設備業,無法進口關鍵零組件,由於沒有零件就做不出來設備,因此一家設備廠,除非所有零件都改為在中國採購、無須進口,否則將可能慢慢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