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沒有像白痴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行動?」

最近召開內容會議時,我這樣問團隊。

像白痴一樣思考指的是:做產品時,我們有沒有放下成見,從讀者現在的痛點,或是好奇點出發?而不是看不起眾人心中疑惑,還大聲嚷著:「這個不算是問題,大家應該知道了!」

像專家一樣行動則是:針對讀者的需求,如專家般精準回應。所謂的精準,不是你用了多少的專業術語,而是你最後能否讓讀者記憶,並且感謝。

道理聽來簡單,但越資深的同仁,越容易掉入倒過來的陷阱:陷入專業的傲慢,給出自以為是的方案,最後像白痴一樣,成就無人問津的產品。

這期的封面故事發想,其實也是從沒什麼學問的OS開始的:

「明明台灣未來就是少子化,還有兩岸危機,怎麼大家還敢一直買房?」

「我現在去買房,會不會買在最高點?」

「政府這次出重手,打房打得下來嗎?我還要不要再等等?」

這些問題每在群組被拋出,就會引發熱烈討論。在總主筆習如的帶領下,兩位主筆洧楨、自明以政策、資金潮與供需等角度,搭配田野調查,解構出房價越打越漲的真相,並且預測:房價若要有轉折,最快也要等到二三、二四年左右。

針對大家最想問的:少子化對房市的影響效應何時會發生,在第84頁的文裡也有明確的回答。

有意思的是,他們還訪問了台灣房市的空頭總司令,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他竟一改以往苦勸消費者等房價下跌的立場,改口:「我沒有說不要買房子,但如果買房子,會犧牲很多,要看你自己划不划得來。」

讓總司令改口的背後,是人們擔心現在不買,以後就買不起的焦慮。這種情緒,用數字難以衡量,但是倘若執政者無法用小白的心情去感受,只想繼續用專家的數字邏輯去決策,最後出現房市越打越漲,民眾更不信任政府的結局,實在不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