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定時封城,不但考驗企業,也挑戰中國人民的信心,更為習近平預計在今年20大尋求第三任的計畫蒙上陰影。

大家都在問,中國會不會改變嚴格的封城政策?

我們採訪的多位台商雖無奈,但都趨向樂觀認為,中國清零政策,最後也不得不妥協,走向開放,因為經濟代價太高了。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宋錚與幾位學者的聯合研究指出,如果上海全面封城1個月,可能使中國當月實際GDP減少4%。

(來源:達志影像)

「老百姓很多是月光族,多數是靠月薪,或者要靠開店,每天有收入過活的,這樣一搞,他們怎麼過日子!」一位台商董事長說。

但《經濟學人》指出,雖然中國人民對於疫情的看法正在改變,但政府沒有放鬆清零政策的跡象。摩根士丹利研究也認為,中國將放棄「靈活、有針對性」的做法,傾向於更快的封鎖和閉環生產管理。

這樣的政策會持續到何時?高盛以及摩根士丹利研究皆推估,會在今年第4季20大開完後。

原因很簡單:維穩。

雖然Omicron重症率低,但中國人口眾多且病毒具高傳染性,如果病毒爆發得不到控制,即便低死亡率也可能轉化為大量死亡,從而引發社會穩定問題。這也意味著,在政治改組之前,北京可能會繼續將遏制疫情置於經濟之上。

一位熟悉中國公務體系、久居當地的人士觀察到,雖然停工、失業、繳不出貸款時有耳聞,且基層對政府堅持清零感到費解,但基於政治考量,政府對清零的堅持在20大前大概不會改變,當前談「共存」屬於政治不正確派。

台灣進出口最依賴中國,勢必受傷
台灣進出口最依賴中國,勢必受傷(圖表製作者:楊少強)

中國雙衰退風暴,台灣也被掃到
進出口受波及,服務業大軍返台競爭

那麼,當中國將政治置於經濟之上,變成全球唯一走不出疫情的國家,與中國經濟關聯度高的台灣,又會如何?

在總體經濟、物價、企業獲利、人才版圖,都會有劇烈影響。

中國占台灣出口逾4成,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台灣也出口許多半成品及電子零件到中國,例如友達的面板,得運到蘇州進行後段模組製造。

多位台商直言,上海封城,海空運亂成一團,貨物塞港,「台灣運不過去,我們的出口額也會連帶受影響。」

國發會研究報告也指出,台灣經濟與出口的相關係數為0.94(最高為1),顯示經濟好壞與出口有高度關係:出口好,經濟就好。但在中國防疫封城下,當地生產遭打擊,若波及台灣的出口,也會衝擊台灣經濟。

同時,中國也是台灣最大進口來源,若當地生產受阻,台灣進口減少,將進一步推升物價,讓央行升息壓力變得更大。

台灣央行報告稱,目前國內物價高漲主要是「輸入型通膨」,也就是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所致。倘若此時台灣最大的進口來源緊縮,意味著國人能夠採購的商品物資將變更稀缺,這會進一步推高通貨膨脹壓力。

在企業獲利方面,目前雖難以精確計算損失,但已有多家ODM廠商提及,如果封城導致1個月不能出貨,等於1個月業績消失,對全年營收恐有10%的衝擊;儘管後續能趕工,但也要看工人能否順利招募。

上萬服務業大軍回流,更衝擊現有人才供需結構。

台灣餐飲業在疫情中重創,且原本就極度競爭,返台後想創業成功,可能性也不高;儘管台灣服務業缺工嚴重,但回台的族群跟業者需求,不容易媒合;當人才供給大於需求時,會不會壓抑薪資水平,是進一步要觀察的現象。

中國在一連串監管鐵拳、共同富裕、分區限電,到如今的不定時封城,也把全球經濟,捲進高度不確定性的風險中。

台灣經濟與它高度依存,當它經濟下修、物價上揚,也讓台灣籠罩在停滯性通膨的風險。儘管上海封城的情境荒腔走板,但對它後續的政經情勢,仍應嚴肅看待,避免自己變成「事無定數」的犧牲對象。

3.7億人被禁足,中國為何走不出疫情
雙風暴重擊!161家台廠停工、上萬服務大軍回台
49%美商恐減資!台商:供應鏈大遷徙來了

清零的代價:「中國再失落2年」
連鎖效應一次解讀

儲值看單篇https://bwnet.pse.is/44b65g
訂閱看全部https://bwnet.pse.is/45tr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