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透過Facebook聯繫一位研究所時期的同學。畢業後,他和妻子搬到紐約,育有兩子,分別大約12歲和9歲。以前每次聯繫他,他都會很快回覆。這一次,卻隔了整整兩週都沒有回應。正當我在想他是不是遇到什麼問題的時候,他回了一條訊息。

社群媒體淨化

「抱歉回覆晚了,過去兩週我沒有使用任何社群媒體,因為我全家都在做『社群媒體淨化』。現在是夏天,我希望我的孩子花少一點時間看手機或電腦,減少在Facebook、 Instagram或TikTok的時間,能像一般青少年一樣出門。我們不希望他們太早沉迷於社群媒體,為了說服他們、表示支持,我們全家人都要經歷幾週的『社群媒體淨化』。這幾週內,我們完全不使用社群媒體。事實上,我越來越常聽到這個詞,許多也有孩子的好朋友們,也經常這樣做,以確保孩子不會太早受到社群媒體影響。」

這也不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詞。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提到這個詞,尤其是有孩子的朋友,且頻率越來越高。有些人甚至直截了當地說,他們正試圖停用或盡可能少用社群媒體。

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這些由社群媒體平台陪伴著長大的青少年,是近代人類史上最不快樂、壓力最大的一代。與前幾個世代相比,任何形式的壞消息、假訊息、充滿情緒或仇恨的言論,透過社群媒體,都可以在世上任何一個角落立刻看到。而社群平台上的「正面訊息」,那些精美照片、很酷的影片,往往都是大品牌出資的置入式廣告。其用意是要說服用戶:買了這個產品,才能快樂、才能顯得很酷。

社群媒體上的每個人(尤其是有影響力的人),看起來都那麼漂亮、那麼快樂、那麼瘦。當孩子們年紀還小時,很容易受到這些訊息的影響,會用社群上的「他人」與自己相比,開始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漂亮、不夠瘦。孩子們不知道,這些圖像和訊息都經過精心包裝,它們是為了推銷產品而存在,它們反映的不是真實生活。

暑假將結束,爸媽要考慮這件事

正值暑假結束,本週很多台灣家長都在考慮孩子開學的事情,考慮如何在變動環境下,好好管理孩子的未來、教育,如何保護他們。這個關於社群媒體淨化的故事,也許也是很值得思考的角度。

我們的對話快結束時,我的老同學分享了一些關於未來的想法。「在我看來,我對待社群媒體的態度,越來越像是帶孩子去電影院一樣。在美國,有18歲以上才可看的限制級電影(R),也有適合青少年的PG-13、適合小朋友看的PG,或每個人都可以看的普遍級(G)。

我認為,我未來對小孩的社群媒體管理方式,尤其是在未來這幾年,在他們逐漸長大成為青少年這段時間,會像是帶他們去看電影一樣:哪些電影他們可以看,哪些電影他們還太年輕不適合頻繁接觸。他們越年輕,能看的電影就越少,尤其是那些在他們能夠真正判斷之前,容易受其內容影響的成人主題電影。

隨著他們的年齡越來越大,我覺得他們已經成熟到可以真正看懂什麼是真實的,什麼不是,我們也許會允許他們花更多時間,在社群媒體世界交朋友。在現代世界,像Instagram或TikTok這樣的應用程式,可能會永遠存在,而且不可能被阻擋。

一旦他們年滿18歲,離家去上大學,他們就真正成年了,他們能夠自己決定,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希望到那時我們已經完成了作為父母的職責,他們已經真正獨立,可以為自己做決定和思考了。」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