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歷史分發人數掛零,引起許多解讀,都說是「理工熱,人社冷」的徵候。

其實,今年有一些高分的學生,真的很想念歷史,對歷史充滿熱情,填了很多學校的歷史系,像下面這張圖那樣,這才是成大歷史分發掛零最直接的原因。

圖為113年成功大學歷史系正取學生之志願。他們填志願時也填了其他學校的歷史系,最後皆有正取,他們還是選擇了臺灣大學歷史系。(來源:截自網站「科大交叉查榜」。)

以往,一階有上臺大歷史的學生,很少人會填成大歷史。但今年很不一樣。看一下成大歷史兩年來正取和備取的榜單,選擇去臺大、政大和師大歷史系,去年與今年的人數如下:

  • 臺大歷史 0(去年)/7(今年)
  • 政大歷史 7(去年)/7(今年)
  • 師大歷史 3(去年)/6(今年)

去年,成大歷史正取和備取的考生,沒人同時上臺大歷史,今年有7位去臺大歷史。去年,去台、政、師三校歷史系的,合計只有10位,今年人數加倍,有20位!以前一階上臺大歷史的,和成大歷史重榜的人數很少,去年只有2位(可能是沒參加成大二階甄試),今年則有14位,全部在成大歷史的正取和備取名單中,佔42%。

(圖表製作者:林國明)

從這張圖,你可以看到在111和112年度,二階甄試名單和成大歷史重榜的校系,前4名都是台師大、政大、北大和中興4校歷史系,今年(113年)臺大躍居重榜第三名。可見,一些高分群學生,對歷史充滿熱情,就是要唸歷史,填了台、政、師,還要填成大,這是往年沒有的現象。 

再分析去年和今年分發到臺大歷史系的榜單。去年不足額(18/23,78%),今年滿招(23/23)。讓我們忽略台大校內分發,只考慮最後分發名單,把只填一校歷史系(就是臺大歷史)的考生界定為「選校/非臺大不讀歷史」,將填2個歷史系的稱為「對歷史很有興趣」,填3個及以上歷史系的稱為「對歷史有高度熱情」。

去年和今年臺大歷史錄取名單中,填1個、2個、3個以上歷史系的人數和比率為:

  • 112: 9(50%)/5(28%)/4(22%)
  • 113: 4(17%)/9(39%)/10(44%)
學年度

選校/
非臺大不讀歷史

對歷史很有興趣

對歷史有高度熱情

11250%28%22%
11317%39%44%

台大歷史系今年不但滿招,錄取的學生有超過80%是「對歷史很有興趣和有高度熱情的」。「選校/非臺大不讀歷史」的比率,從去年50%降為17%,「對歷史很有興趣」的比率,從28%提高到39%,「對歷史有高度熱情的」的比率,從22%提高到44%。 

再看這張圖,3年來,二階與臺大歷史重榜校系前四名,111年和112年都只有政大歷史一個歷史系,113年卻有政大歷史,師大歷史,成大歷史3系,與臺大社會同列前四名,足證今年高分群有一些「很想念歷史」的考生

(圖表製作者:林國明)

今年這群對歷史有興趣和高度熱情的高分群考生,他們的校系選擇不但衝擊成大歷史,也是臺大校內分發,造成臺大社會系缺額的一大原因。去年臺大校內分發,歷史系正取和備取的考生中,有6人把社會系的志願序填在前面,進了社會系。

今年情況整個倒轉,社會系錄取的考生中,有5人選擇去了歷史系。過去當然也有放棄社會去歷史的,但一年頂多1、2個,今年這麼多人放棄社會系、而是去歷史系,是從沒有過的事。

我不會說「大家搞錯了,成大歷史分發人數掛零,不是高中生對歷史沒興趣,反而是熱情提高」,畢竟,這種「好想念歷史」的熱情,可能只發生在一些高分的學生身上。

那麼,我們怎麼理解這種現象?

有人說,這是108課綱帶來的改變。探究與實作、主題式課程、多元選修,搭配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改變歷史的教學和學習方式,啟發了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若此為真,那為什麼對歷史的學習熱情「只」發生在高分群的考生身上?這就較好解釋,例如高分群考生可能學習動機較強,受到啟發更多,且在志願選擇上比較有餘裕。

但若是108課綱帶來的影響,應該在2年前就出現,為什麼今年才看到高分群考生對學習歷史的熱情?今年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的開端?這部分,我就無法下結論,有待將來觀察、探究。

*本文獲「林國明」授權轉載,臉書原文

責任編輯:陳柏燕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