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下小孩那一天起,我的母親始終努力為實現一個目標而奮鬥,那就是或多或少地使自己在子女的人生中不再能夠派上用場。

我的母親對於事實向來直言不諱,對於日常實務尤其如此。她打算盡可能並且盡快地成為我們的生活中非必要的人。達成此事的時刻越快來到,她就能越快感受到我哥克雷格及我可以處理自己的事情,並且能夠視自己為更加成功的母親。她常說:
「我撫養的不是嬰兒,我是在養育成年人。」

在直升機式教養法(helicopter-parenting)當道的時代,她這個說法聽來尤其讓人覺得不合時宜。然而,我確信,我母親的多數決定是根據一項基本課題:什麼是此刻我能為他們做的最起碼的事情?

這不是漫不經心或自私自利,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想法。
在我們家,自立自強比所有其他事情都來得重要。我的父母自知家裡的金錢、空間和獲得特殊待遇的機會有限,而且礙於父親的健康狀況,他們必須在各方面講求節儉。我父親認為我們是幸運的,而且永遠不可把任何運氣視為理所當然。父親教導我們要對所獲禮物心存感激,不論那是一盅冰淇淋,或是一次觀賞馬戲團表演的機會。他期望我們品味當下、抗拒總是著手尋求新嗜好或新刺激的衝動、不去羨慕其他人擁有的事物。

他的教誨既和藹又逗趣,但也誠摯認真:當有人拆開一件生日禮物後又迫不及待地找尋另一件禮物時,他會輕聲地說:「永遠不滿足!」當我們吃完第一盅冰淇淋之前又要求第二盅時,他會說道:「永遠不滿足!」他總是督促我們省思自身的種種需求。

不插手,讓孩子學習自立

雙親能傳遞給我們的唯一優勢是教導我們奮發自強、想清楚我們需要的事物。他們不能提供捷徑給我們,因此他們在培養我們的技能方面下工夫。他們對於子女的想法是:如果克雷格和我要在人生旅程中走得比他們遠,我們將需要強大的引擎和滿箱的汽油,當然也要具備自行維修的能力。

我媽相信,假如她插手的話,只會阻礙了我們的發展。倘若我們必須學習某些新事物,她會為我們指點迷津,然後迅速退居一旁。這意味著,克雷格與我於搆得到洗碗槽之前,就在一張踏腳凳輔助下,學著如何清洗和擦乾餐盤。

我們也被要求養成自己鋪床和洗衣服的習慣。我曾說過,母親推促我自己走路上下學,讓我自己找到往返的路。這些全都只是雕蟲小技,然而它們是學習自立和解決問題的日常練習,有助於我們逐步克服疑惑跟恐懼,直到我們的疑惑與恐懼大體上寥寥無幾。這類技能會日漸變得易於探索和發現。只要確立了一項堅定的習慣,我們便能從而養成更多的習慣。

不糾錯,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雖然我們在許多事情上做得不夠完美,但是重點是我們親自動手做了。沒有人代替我們去做。我的母親沒有介入。她沒有糾正我們的錯誤,或是制止我們的做事方式,即使我們採行了有別於她的方式。當我日前詢問此事時,母親回答說,「孩子們小時候都比較容易犯錯。就讓他們去犯錯吧。而且你也不必大驚小怪,因為倘若你認為孩子犯錯是天大的事,那麼他們將會停止嘗試。

她袖手旁觀,任由我們在家務、功課,以及對老師、教練和朋友的關係上自己努力,也容許我們犯下錯誤。對於這些事情,她不會牽扯上自我意識或是自我價值,也不會拿它們來自吹自擂。她會說,這根本不是關於她自己的事情。畢竟她總是盡力試著不插手我們的事情。這意味著,我們的勝利不會使她的心情上下起伏。她的幸福感不是取決於我們是否帶著優異的學習成績單回家,或是克雷格在籃球比賽貢獻了多少得分,或是我被選為學生會成員。

當好事發生時,她會為我們感到高興。當壞事來臨時,她會幫助我們處理,然後再回去做她的家務和迎接各種挑戰。至關緊要的是,不管我們成功或失敗,她始終愛著我們。任何時候我們回到家裡,她都滿心喜悅。

我的母親默默地守護著我們的生活,但她不會馬上提出要為我們而戰。我們持續學習和發展許多社交技能,好了解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伴侶、期望聽取什麼樣的見解,以及理解自己做出這些選擇的原因。她有空時會到我們的學校擔任志工,這使她得以觀察我們的日常習慣,或許也有助於她辨識我們何時真正需要幫助、何時只是在「學習如何生活」。而大多數時候我們似乎只是在學習生活方式。

不要急著給答案,讓孩子自己想辦法

當我放學回家對某位老師的作為惱怒不已時(我承認這時常發生),我媽會站在廚房聆聽我長篇大論地宣泄不滿,內容若不是指責該教師不公正,就是批評其指派的課外作業愚蠢,或是顯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在我說完話、怒氣平息並且可以清醒地思考之後,她會問我一個簡單的問題——全然真誠且有點誘導性的問題。「需要我幫妳嗎?

多年以來,我確實有幾次真的需要母親的幫助,而且她伸出了援手。然而,九成九的時刻,我不需母親幫我。僅僅藉由提出那個問題,以及給予我回應的機會,她巧妙地促使我不斷思考並找出解決之道。情況實際上有多糟?有哪些解決方法?我能夠做什麼?

最終,我往往明白可以信任自己的答案,那就是「我能夠自己處理」。

我的母親幫我學會如何思索清楚自己的種種感受,以及應對它們的策略,而她大部分時候只是給予我思考空間,以及小心翼翼地不使自己的感受或意見扼殺了我的想法。假如我因為某件事情而過於悶悶不樂,她會要我去做一件家事,但實際上不是懲罰我,而是藉此簡化問題。她會說,「起來,去把浴室清乾淨。這樣妳就不會一心只在意自己。」

用愛傾聽,讓孩子安心說想說的話

母親在我們小小的家裡,創造了一種情緒沙盒(emotional sandbox),讓年少時期的克雷格與我能夠安全地演練我們的種種情感,並且理清我們回應情感的各式方法。她傾聽著我們大聲說出和逐步解決難題,不論那是一項數學等式,或是我們在遊樂場遭遇的問題。當她給予我們建議時,通常都不帶感情而且切合實際。最常見的是,她會提醒我們客觀地看待事情、從期望的最終結果來反向思考——始終專注於問題的根源。

當我念中學時,曾經對一位覺得我態度傲慢的數學教師很不滿,我的母親聽了我的抱怨之後,善解人意地點了點頭,然後聳聳肩說,「妳不須鍾愛妳的老師,她也不必喜愛妳。然而,她精通數學,而妳需要學會它,因此妳或許應當去學校跟她學好數學。」

然後,她看著我,並且露出微笑,彷彿表示這是世上最明白易懂的道理。她還告訴我,「回到家就有喜愛妳的人,我們始終鍾愛著妳。」

《我們身上有光:照亮不確定的時刻》☛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書籍簡介

《我們身上有光:照亮不確定的時刻》

作者: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
譯者:黃佳瑜、陳文和、 林步昇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3/01/05

★繼廣受好評回憶錄《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又一鼓舞人心之作,
這次,她要帶每位讀者「成為自己」★

黑暗中,我們可以成為自己和別人的光——
蜜雪兒獻給當今動盪時代之書,找到生活中每一份安定的力量。

作者簡介

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
2009至2017年間為美國第一夫人,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及哈佛法學院。歐巴馬夫人的事業生涯始於在芝加哥盛德法律事務所(Sidley & Austin)擔任律師,她也在那裡遇見了日後的夫婿巴拉克‧歐巴馬。其後,她陸續任職於芝加哥市長辦公室、芝加哥大學及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並創立公眾聯盟(Public Allies)芝加哥分會,專門培育年輕人投入公共服務事業。

她是全球冠軍暢銷書 《成為這樣的我》 和全美冠軍暢銷書 《American Grown》的作者。
歐巴馬伉儷目前住在華盛頓特區,育有兩位千金瑪莉亞與莎夏。

責任編輯:張慧妮
核稿編輯:張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