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淑媛,笑影光輝:關於陳淑芳

1956年2月15日,台北新世界戲院隆重推出話劇製作《漢宮春秋》,導演張英在劇中安排了一位當時就讀國立藝專、年僅16歲半的美麗少女飾演王莽寵妃,表演婀娜窈窕的宮廷舞蹈,使觀眾及劇評為之驚艷不已。

這位少女芳名陳笑,就是今年憑著《孤味》及《親愛的房客》入圍金馬女主角與女配角的「國民阿嬤」陳淑芳。

金馬影展期間,她現身映後座談,觀眾報以如雷掌聲。席間有觀影者說起自己看了很多陳淑芳的戲,而且一看到《孤味》就想起身故的母親,說著,她泣不成聲,淑芳阿姨邁步走進觀眾席,輕聲鼓勵:「不要哭,站起來」,然後伸出雙臂緊緊擁抱她。

戲齡63年的才女明星

1957年出道時,報上介紹她出身瑞芳,因父親逝世,輟學投身表演;她覺得「陳笑」的名字演出悲劇並不合適,於是借來瑞芳的「芳」字,以賢淑貞靜自期,成為「陳淑芳」。1957年陳淑芳正式投身影壇,至今63年,淑芳阿姨說,她還會繼續演下去。

在台語片的全盛時期,陳淑芳雖非扛起票房成敗的超級天后,但無論怎麼數,名列前茅的明星群中必然有她。在影壇幾年,嬌小的外貌為她贏得「袖珍美人」的別稱,而且她能編、能演、能舞、能唱國語黃梅調、能演台語話劇還能當副導演——媒體加封她「才女明星」的頭銜。隨著台灣走進電視紀元,她一直以「多棲」的身份遊走在影視之間。

自出道以來,陳淑芳在影劇作品裡的戲份不一定吃重,角色也不一定是核心人物,但她圓圓甜甜的臉龐和閃亮明媚的大眼睛,讓她在觀眾眼裡具有很高的辨識度。很多連「配角」都算不上,但依舊搶眼的特別角色,由她演起來,竟也頭頭是道。

三廳電影全盛時期的林青霞、秦祥林難得扮一次古裝,合演《真白蛇傳》,陳淑芳一身雪白紗衣的觀音造型,拄著金龍杖,出飾白蛇青蛇在峨眉山修煉的仙女師父。最可惜的是華視在1983年播出「風雅劇集」《紅樓夢》電視劇,趙詠馨的林黛玉配上李陸齡的賈寶玉,筆者當時年紀太小,沒能留下陳淑芳扮演榮國府王夫人的記憶。

《孤味》裡的女人絮語

淑芳阿姨在許多的媒體訪談裡一再強調,自己喜愛表演,希望一直有戲可演。超過一甲子的戲齡,她從紅花演到綠葉,又讓綠葉綻放出各種層次的華彩,多次入圍金鐘,卻始終與獎無緣,直到今年金馬,一人囊括女主、女配,兩項表演獎的入圍名額,其中呼聲最高的,無疑就是由她領銜主演的《孤味》。

(來源:威視提供)

台灣女人的故事和心路歷程,一直是極佳的戲劇題材。早年影壇女星當道,家庭劇、通俗劇、言情劇更是影壇主流;另一方面,它卻也很容易因為編導失衡的錯誤,淪為啼哭拖延、浮誇演技的展覽平台。

(來源:威視提供)

《孤味》平實寫來母女之間,姊妹之間,祖孫之間,三代女性的家庭絮語,流暢無滯,分寸拿捏妥當。雖然前段稍嫌紊亂,但一家人共享麥當勞,又碎嘴說起是誰深愛著誰的段落,初看輕盈,回味時深感窩心。影片後半,更入佳境,演到林秀英分贈金戒,親人之間剖白心事,姊妹共享明星咖啡俄羅斯軟糖的生活童趣,更與前段的親密交流遙相呼應。

導演許承傑以自己外祖母為藍本,塑造出《孤味》故事裡府城餐飲聞人「林小姐」林秀英這個角色,由陳淑芳詮釋起來,已經不再是「表演」,而是再自然不過的「存在」。

看她在靈堂前厲聲斥喝女兒不要下跪,還有當蟑螂爬上祭桌,眾女花容失色,她舉腿一跺,踩死小蟲的場面,完全扭轉整部電影的走勢,帶著觀眾從啼哭婆媽的家庭絮語,深入到整個家、每個家人之間的委屈求全。

親人之間,有時就是太過習以為常,太把彼此視為理所當然,於是不再時時言「愛」,久而久之,沒有說出口的關心,幾乎鑄成難解的誤會。非得要等像婚喪喜慶、生老病死的人生大事,迎面而來,使得全家人再次彼此關照,於是,那層堅強外殼揭開之後,家裡每個成員表達「愛」的方式,才終於純粹地呈現出來。

陳淑芳因為喜愛表演,不管是電影、電視、短片,她都演得很開心;受過早年國片全盛時期的膠卷訓練,她會讓自己完全準備好之後,才置身在鏡頭前開拍。她坦言自己情感豐富,導演要求內斂詮釋,不可大哭,她甚至幾次懇求希望有場哭戲讓她好好宣泄。也正是由於幾十年來的累積,才成就如此純青的光澤和火候,把那份矜持的堅強,穩穩挺住,讓那麼重的情感承擔,透過自己的人生歷練和收放自如的技巧,雍容揮灑。

(來源:威視提供)

看陳淑芳在片中與丁寧一同拜拜的那場戲,整牆紅灩灩的平安燈,在鏡頭下結晶成為珠寶盒,承載她超過60年的藝術功力,眼眶裡的珠淚,面龐上的刻痕,那是從國立藝專和「新世界劇運」到台語片,到電視劇,再回到大銀幕的生命旅程。

開獎前夕,不敢說「預測」,然而在影展當下,淑芳阿姨走下銀幕,擁抱觀眾的那一刻,她已經穩坐筆者心目中第57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影后寶座。不只是「表演」的精湛,如前所述,是因為她呈現出「存在」的無比精采。

作者簡介:陳煒智(Edwin W. Chen),自由撰稿人,電影史研究者,亦為編劇、作詞、導演。2018年甫獲頒廣播金鐘獎最佳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責任編輯:梁喆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