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慕影藝推出的第三號劇集作品《人選之人-造浪者》,4月28日獨家在Netflix上映。這次大膽挑戰曾被視為「禁忌」的政治題材,究竟這部劇是怎麼誕生的?從開發劇本到製作經歷了哪些的挑戰?最後終於成功賣出Netflix國際版權,讓全球190個國家一起看到台灣的自由民主、選舉文化和熱情。

這次專訪到《人選之人-造浪者》編劇簡莉穎、厭世姬,和全力推動劇集成形的金牌製作人林昱伶,從頭開始瞭解這部劇的創作理念初衷與起點。

怎敢挑戰「政治幕僚題材」?
編劇為何決定要寫總統大選?

全劇主軸講的是台灣總統選舉,製作方不擔心這個題材在市場上的風險嗎?製作人林昱伶說:「還好有公共電視一開始加入、支持,讓我吃下定心丸,公視很願意陪著業界去嘗試不同的內容,這是首先要感謝的。」

「其實我覺得這行做什麼都有風險在,我當時的心裡有幾個想法,各家平台有可能因為題材敏感而忍痛放棄,老實說壓力很大。不過好在預算有努力控制在一定範圍,讓投資人有保障。結果是讓我出乎意料的。投資到位的過程沒有想像中辛苦,感謝華研國際音樂、樂到家、影響原創等出品方。我覺得很有趣的是,後來國際平台來看片時,也相當滿意。」

主角群鎖定政治幕僚,打破影視裡的政治人物非黑即白的刻板印象

針對自己第一個主筆的影視劇本題材,簡莉穎曾提出許多不同想法,過程中恰好也認識了厭世姬同樣做政治幕僚的年輕朋友們。年輕政治幕僚這個題材讓兩人都非常想寫,所以從2019年就確定要以這群在政治幕後的年輕幕僚為主角,展開了田野調查。田調的過程主要是確立了最後寫的幕僚階層跟工作領域。林昱伶直言:「其實政治是台灣人的日常,我相信這個題材一定有共感,但又有些敏感的地方,所以我認為創作角度非常重要。」

編劇厭世姬直白的一錘定音,「政治幕僚才是主角」的核心創作理念始終沒有變過。「我一直都想寫政治幕僚劇,我自己做過政治工作,大學朋友和同學也有很多人在這圈子,幕前幕後有各種精彩的故事。」

厭世姬補充道:「日子久了很多人會開始有些傾斜的嗜好,像是酗酒、縱慾等失衡的表現。我沒有投入那麼深,但一直很好奇他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在這之中承受了什麼樣的壓力和改變、這樣的過程值不值得寫。這不僅是我覺得題材有趣、自己有感,而且我認為從這個切角,或許有機會可以突破過去影視裡對政治人物非黑即白的描繪。」

在田野調查完成後,編劇決定以政黨文宣部的基層辦公室成員為主角,厭世姬解釋道:「一來確實是因為我自己比較熟,曾在第一線參與;二來是因為更高層級的核心幕僚,很難訪談到,抓不住那個現實感。」

由於編劇在寫劇過程參考的關鍵作品是《白宮風雲》(West Wing),所以確實也想過要不要直接做總統幕僚,但終究因田調與現實的難度而轉向。據聞,連專擅實務田調的美劇《白宮風雲》跟實際的工作狀況有所落差,台灣要直搗黃龍更不容易。

簡莉穎補充:「我們在寫劇的過程中參考的劇除了《白宮風雲》外,還有《權力的堡壘》(Borgen)、《紙牌屋》,電影則有《選情告急》、《選戰風雲》等。最終我們還是決定採取接近《白宮風雲》的作法,因為篇幅有限,所以專注以一個政黨的幕僚視角為主去切入,層級部分也沒有那麼核心和高層,而是拉到比較基層黨工的視角。」

「以主角群來說,他們最高的職位只到主任跟副主任,是選戰中的基層,也是推動所有事務的螺絲釘。其實我們第一集讓總統發生的事件也是有參考《白宮風雲》 ,希望全劇用比較輕盈、詼諧的方法開場。」

說起合作的緣分,身為簡莉穎劇場「粉絲」的製作人林昱伶笑說:「因為我很欣賞小莉的作品,所以一直想跟她合作。其實我等了小莉2年左右,等她在劇場那邊告一段落,到可以跨界來參與影視劇本的開發、撰寫。因為我喜歡這位編劇,我當時想法是只要她想寫的,我一定全力支持!小莉很有創作能量,而且正嘗試跨界,我相信小莉對作品一定有企圖跟想像。」

決定以總統選舉為主軸

選擇做總統選舉,也是製作人和編劇幾經考量後的選擇。林昱伶認為:「總統選舉有全國性的激情,我覺得更吸引人。」簡莉穎表示:「總統選戰在2大黨對決衝突下,幕僚怎麼去面對這件事回應,會讓本劇主題更集中。」厭世姬也補充實務上的困難:「全國性的議題相對容易虛構,像環保議題上我們就虛構一個塑膠材質變成選戰議題。但如果是地方性議題就很困難,還需要處理地方派系,這等於劇本要全部重來,實在太複雜、太困難了。」

在劇中政治攻防的議題選擇上,簡莉穎強調:「劇中提到的議題,其實在現實中都有兩面價值辯論的空間,且多是現實2黨中各有支持、反對聲音的議題,像環保、死刑等。」

「當我們放進議題時,其實都是為了突顯角色個性。像劇中的死刑爭議,一來是突顯基層黨員蔡易安的背景,如何從大學覺青到進入體制、進入政黨,被過去的同伴投以哪種看待;二來看到總統候選人林月真為什麼要從政,她抱著什麼樣的心情。重點都是在反映角色的變化,跟他們站在什麼角度去看。」

「另外也突顯出政治幕僚的日常,只要有議題發酵,他們一定要回應。但回不回應在選舉時容易形成兩難,而且會不斷有很多突發的議題風向,政治工作上都是不斷要回應議題,本劇透過這樣的過程,形塑出角色的不同特色。」

選擇政治幕僚「職人劇」的原因?
編劇如何讓本劇跳脫「政治」,仍具有「獨特性」?

一路爬梳下來不難發現,相較於觀眾熟悉的「政治劇」定位,如《紙牌屋》講政治權謀鬥爭,《人選之人》的定位更接近「政治幕僚的職人劇」,職人劇的主軸意味著全劇核心劇情必然圍繞主角的職業與專業,會比一般劇更限縮在職業的特定場景裡。編劇鎖定這樣的定位,其實是有意識的回應到他們自己想要的說故事方法。

厭世姬坦言:「畢竟我們創作的起點,是以政治幕僚為主角,想探索幕僚的內心,這才是我們有興趣的地方。若是以政治人物為主角,其優勢是可以舖排非常高潮迭起的爽劇情節,但就不是我們本來想要的走角色的寫法了。」

簡莉穎補充:「如果真要做出好的政治權謀劇,就會需要許多舖墊,讓人理解權謀背後複雜的政治工作與角色權力關係。但台劇過去出現政治人物時,通常都是「刻板」的扁平角色,很少真正談及政治工作的內容,不是超級好人、就是典型的『壞師爺』。在這樣的狀況下,如果要在8集篇幅內舖墊這些政治結構中的『科普環節』,再去建立政治人物人設,我們認為是有困難的。」 

厭世姬回應:「從角色出發去說故事,本來就是我們最初達成的共識。我們走的是角色,希望故事貼近真實的情感。要避免議題先行,議題只是輔助,讓觀眾看到角色在故事中的選擇和多面性。」

簡莉穎也分享了政治議題在劇中發揮的作用,「其實我們在結構的處理有點類單元劇,每集會有一個單集小任務讓主角群去解決,這些任務是為了呈現主角群的工作日常,所以會不斷有各種議題出現。」

「同時,厭世姬也一直提醒我這些角色的心理狀態,幕僚其實永遠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沒有用,只能不斷努力的做。所以我們在後半段情節安排的選情轉折關鍵,其實反倒看不出和他們的攻防有明確關聯,這個轉折帶點諷刺與荒謬感,但也強調了這群政治幕僚,不管情況如何都要硬著頭皮做下去的心態。」

回歸到編劇原本的創作核心,全劇想要探討政治幕僚在高壓環境下,出現成長、改變、救贖和崩壞等面貌。雖然劇中的角色看似都是正向成長,但導演林君陽卻語帶神秘的說:「裡面有不少角色在劇的後半段被迫長大,開始面對現實、開始妥協了。所以未來會怎麼樣,還很難說。」

為什麼編劇著力於「#MeToo」線?
如何回應當代議題卻沒說教感? 

在《人選之人》中,除了前述的死刑、環保議題外,「#MeToo」和性騷擾議題更是編劇著力甚深之處,對編劇而言,這確實是她們很想探索的議題。

厭世姬直言:「其實我們都覺得國外已經很多戲戲都觸碰到這個議題,而且以我自己的經驗再加上田調的過程,更深刻感受到在每個政黨組織裡,無論大黨小黨,都沒辦法處理性騷擾事件。

「甚至很多女性政治人物即使已經是議員、立委,都還是不斷得面對性騷擾的問題,究竟這件事為什麼這麼難呢?有沒有不同的可能呢?這是我們想去處理的關鍵,想探討當性跟權力位置掛勾很深的時候,難以處理的關鍵所在。尤其在選舉期間,如何處理會更加困難,可能直接影響到選情。」

除了性騷擾,數位親密暴力*也是一個非常當代的議題,事實上它是現代女性的日常,自然也會是政治圈女性的日常。2位編劇簡莉穎、厭世姬大膽挑戰這個題材,在劇中有充滿辯證的精彩討論。憑藉演員跟編劇想傳達的核心,在整體結構上細心調整,並由製作人跟導演等多方視角協助下,「好看」才是真正的重點。

編按:數位親密暴力包含了數位關係、親密關係、暴力行為3要素,常見的行為有跟蹤騷擾、威脅控制盜用帳號、散布私密照報復分手、強迫勒索拍式性愛影片等。

簡莉穎最後語重心長的說:「其實我們想說的,都寫在劇本裡了。在寫的過程中也感受到,台灣戲劇在現階段對牽涉到政治議的作法,還在嘗試跟摸索的階段。美劇已經很成熟,寫民主黨、共和黨如何,都不至於讓觀眾出戲,可對台灣來說現實上可能有困難。所以我們去嘗試看看可以怎麼寫政治,畢竟這是我們的日常,不希望它缺席,也不希望該劇因台灣的政治狀況而失焦,《人選之人》就是我們努力的成果。」

*本文獲「Mapless Vision」授權轉載,原文:專訪《 人選之人造浪者 》製作人林昱伶X編劇簡莉穎X厭世姬:台灣第一部政治幕僚「職人劇」,是怎麼誕生的?

作者簡介_徐佑德

徐佑德

無垠公司共同創辦人、《Mapless Vision 新趨勢產業報》創刊人暨總編輯,前《娛樂重擊》主編,現職製片/劇本開發/前期統籌/影視與文化內容觀察/數據分析/行銷。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