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在「高張力家庭」當中長大的人嗎,下面5項你中幾個?

1.家人間平常都不講話
2.一講話,就吵架
3.過年過節回家後,都想逃跑
4.很害怕接到家人的電話或訊息
5.雖是這樣講,但人在外面又會掛念

《神人之家》導演阿良(盧盈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小時候父親愛賭博,家裡欠債滿滿,好不容易用「拍電影」當藉口離開家裡,卻因為媽媽的一通電話回家。

「阿良,你回來幫我們拍老人照,好不好?」媽媽口中的「老人照」,其實就是遺照。這時候他才意識到,長輩的生命已經走到最後一哩路了。

回到家,阿良得面對那個總是逃避生命課題的爸爸,永遠都很拚命做個不停、肌腱發炎的媽媽,還有那個不論做什麼都不順利的大哥。光是用想的,阿良就覺得很無力。平常他幾乎不會跟爸爸、哥哥講任何一句話,總是靠媽媽、姐姐傳話,要怎麼走「回家」這條路?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爸年輕的時候在賭賽鴿,我們會搭很遠的計程車,到谷關深山裡去放鴿,然後再搭計程車回來。那時候我很小隻,常常躲在車後擋風玻璃跟後座置物區中間的三角地帶,就著音響中的台語歌曲,一首接著一首唱著、唱得好開心,常常唱到累了才睡著,睡醒了再繼續唱。

我爸都會跟他朋友炫耀說,兒子唱得多好、多好。有時候我都會想,或許我是他生命當中,少數比較美好的一塊吧。因為這樣,有一股無形的力量默默的支撐著我拍電影。我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

「家」本就複雜

阿良導演在說這段話的時候,我也想到我爸。我好害怕自己跟他一樣,變成一個「沒有用」的人,但我爸總是反覆的跟我說:「不論我有沒有用,爸爸都愛你。」

在訪問他的時候,我們哭成一團,老實說也不是講到什麼傷心的事情。就是錄音時的氛圍,會讓你不知不覺眼眶泛淚。尤其是談到跟爸爸告別,那些你原本以為都已經準備好的離別。當那天來臨的時候,還是讓你措手不及。

「我本來以為我不會哭。一直到那天,我姐打電話來,跟我說爸進加護病房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我覺得我很幸運,有陪我爸走最後一程。我不會說我已經跟原生家庭和解。在拍完這部影片之後,我家的問題還是很多、媽媽身體依舊不好、我哥的小蕃茄也還是種得零零落落(笑),但差別在於,我們終於可以一起去面對了。」阿良導演說。

的確,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陪家人走最後一段;也不是每個人,最後都能和家人聚在一起。家就是那麼複雜,就是這麼多風風雨雨。

身在高張力家庭,該怎麼辦?

如果你也生長在「高張力家庭」,在你能夠回去為家人做些什麼之前,下面幾個步驟或許可以提供你做參考:

1.減害:在身體和心靈上,暫時離開那些有毒的家人。
2.自癒:先建立穩定的生活,把自己過好,找到你的生活圈和社會支持。
3.回想:想想過去你和家人相處的記憶裡,難過和快樂的回憶。想想他們的心情、想想那些記憶,如何成就現在的你。

最後這一點,這是我最近每次訪問的時候,都會問來賓的問題——

「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什麼和家人的美好回憶?可能是一起吃東西、一起出去玩,或者是單純在一個空間裡,而那個畫面你還記得的?」

許多來賓會回我一些「自己從來都沒有想過」的事情。

通常在回想之後,我會接著問他們:「想起這件事情,現在有什麼感覺?」

「⋯⋯那些傷害是真實的,我也還沒有真的能夠原諒和放下。但想起這些,我其實會有一點心疼那時的他們,畢竟當年也沒有人告訴他們,該如何當個好父母。」這是其中一個,我經常得到的答案。

高張力家庭裡複雜的情感,往往難以被理解。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某個家人的認同;有些人經歷長時間被貶低、羞辱,好不容易有一點自信,一回家又被打擊歸零;有些人從來不被允許擁有自己真正的想法,所以總是把「對不起」掛在嘴邊;有些人光是看到某個家人,都會害怕到無法坐下。

可是這一個又一個的家人,卻勾動著他們敏感的神經,不管去多遠的地方,心裡總是有個牽掛。

「所謂長大,就是放棄改變自己父母。」

阿良導演描述自己很逃避的躲在攝影機後面,但也因為「躲藏」,讓他終於能夠貼近父親的位置;透過一個又一個鏡頭,在父親最後的時刻,好好的看著他。

看起來好像沒有改變什麼,卻默默的,改變了一切。

*本文獲「海苔熊」授權轉載,原文:和家人關係不好?你是否成長在「高張力家庭」?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