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曾告訴《商周》,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所寫的《有效的經營者》,是少見的經典。這本書,他讀了20年,仍一讀再讀。而其他企管書,與之相比,都只夠格當「註」,只是經典的補充資料。

《有效的經營者》是管理大師杜拉克的重要經典(編按:繁中譯名為《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出版於1966年。當時,管理知識工作者的決策原則付之闕如,知識工作者生產的是構想、情報、資訊,不像生產線上的工人,有成品和成效可供計算。

在那個年代,杜拉克觀察許多有效率的知識工作者,由此歸納出5種基本的管理習慣,在數十年後的腦力競爭時代,仍舊適用。

《有效的經營者》5種管理習慣

1.有效的管理時間
2.釐清自己對達成組織目標的貢獻
3.瞭解自己的特長以達到最佳效果
4.設定正確的問題解決順序
5.綜合上述原則有效決策


蔡明介:讀大師原則,找出企業沒察覺的根本錯誤

蔡明介曾說,看杜拉克的管理書不要照本宣科,而是看大師點出的原則,別把長期原則當成短期思維硬套。「知識要變成你個人特有的思維。」

舉例來說,杜拉克提到,許多企業的目標常放在解決過去的問題,或是調整現在的能力。但他認為,今天的資產、明天可能就成了負債,一般企業的做法等同設錯目標。企業該瞄準的是未來的機會,對於過去既有的能力,應該隨時做好拋棄的準備。這些與眾不同的觀點,在經過消化後,就成了找出自己方向的養分。

每當需要思考管理問題時,蔡明介都會拿出《有效的經營者》翻閱,20年來,歷久彌新。「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覺,因為經典就會隨著時代,讓你每次看,想的東西都不一樣。」

成功者的思考習慣

蔡明介體會、演繹大師原則,是一種向外參照。而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御盟集團董事長邵永添,則是向內探尋,以反思與自我省察建立思考習慣。

1.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5分鐘之約

曾有「黑手界聯發科」之稱的上銀科技,想像其總經理,大概要是思路敏捷、果斷堅毅、跑遍全世界的職場強者,但上銀總經理蔡惠卿,從小體弱常病、離不開藥,小學4年級以前的時光,大部分都在病榻度過。

雖然後來在中藥調理下,蔡惠卿逐漸恢復健康,但原本個性安靜又害羞的她,畢業工作後,常感覺自己無法達到內心自在、真正自由的狀態。

在思索與尋覓的過程中,蔡惠卿跟自己訂下每天「5分鐘之約」:每天至少騰出5分鐘時間自我反思。5分鐘,用來回溯當天發生的事,檢視自己對每件事的處理是否到位。透過每一次的反思,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讓下一次更進步。

蔡惠卿曾對《商周》說,這個習慣持續了30多年,成了她回家後的例行公事。反思,讓她摸索到「自由」的真正含義。有自信、財務自主,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而自信的背後,是實力的展現,是每天5分鐘的不斷反思,以及高標準的自我要求。

2.御盟集團董事長邵永添:睡前日記

靠著新台幣5百元起家,跨足房地產、飯店、餐飲等領域,御盟集團董事長邵永添,曾經1天工作16小時,整個人像轉不停的陀螺,沒開口就讓人感覺殺氣騰騰。

邵永添在接受《商周》採訪時說過:「那時的我,員工事情沒做對,壞脾氣馬上上來,先當眾數落一頓,然後咎責辦人⋯⋯」

認知到自己領導風格的缺陷,他開始培養下班後寫日記的習慣。每週1篇散文,一開始只是記錄建築工地的施工進度、與設計師討論的心得,寫著寫著,成了習慣,開始隨身帶著筆記本,得空就寫。

寫作,讓邵永添更了解,自己的個性爭氣,卻容易流於鬥氣、好勝,也讓他回顧創業之初的熱情,體悟到團隊要成長,就需要管理層授權,才能引發主動精神與創造力。

他曾經是個事必躬親的老闆,但在習慣寫日記後,他每天在辦公室不超過4小時,工時少了3/4。這是他過去做不到的事:授權團隊。「所有重要決策,都是離開辦公室後完成思考的。」

本文經整理參考自《商業周刊》(1)(2)(3)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