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四日,不到八點的大清早,一個「反常」的航班從桃園機場出發,從報到、機上餐點到服務用品,都和旅客平常熟悉的很不同。

例如,機上的枕頭、毛毯,摸起來似乎不如棉質柔軟,因為是用咖啡渣等再生環保材質製造;旅行包的外觀乍看很熟悉,原來是用華航淘汰的救生衣再製而成。

甚至,航空公司會事先聯繫,請旅客自行攜帶環保杯在機上使用,還建議他們不要開車,改搭大眾交通工具;該航班只限網路報到,沒有實體機票,只有一個登機的QR Code,且該航班主推的是低碳排的蔬食餐。機上也沒有實體刊物,全部數位化,對習慣舒適往返各國的旅客而言,可能要犧牲些許的便利性。

這個反常的航班,是華航CI-753台北飛新加坡、國內首個「永續航班」,機上有近百項獲認證的環保、減碳作為。華航將此視為實驗性質的示範航班,若實驗結果佳,未來將陸續擴大至其他航班。

但,讓旅客有個舒適的旅程,是航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為何華航要冒著增加旅客不便的風險,去推動這場大膽的永續實驗?

原因在於,航空業推動永續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