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畜牧場,你直覺會想到什麼?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產業,但近年很多人談起畜牧,第一個想到的是它在生產過程中,排放過多的氣體,對環境帶來影響,在這個注意ESG、倡議永續概念的年代,傳統農業勢必做出改變,成為與低碳永續同行的參與者。

深耕逾40年畜牧場,節能減廢資源化扭轉畜牧業生態

要調整原有的產業生態,融入永續概念,必須身體力行。以畜牧業來說,在台灣大多是家傳世代、深耕在地,融入新思維相對不易,但在彰化花苑,這間成立43年的隆盛畜牧場做到了。

對畜牧養殖瞭如指掌,企業永續ESG、永續發展目標SDGs也朗朗上口的隆盛畜牧場經營者林睿毅說,近年氣候變遷產生重大影響,看著愈來愈險峻的環境,他心想:「我們能做些什麼,留給我們的下一代。」而且很多人視畜牧場為嫌惡設施,讓他很不服氣。「其實畜牧場是資源循環、綠色永續的起點!」

轉型第一步,先力求「節能」,將棟舍間及牧場空地綠化,美化環境同時增加遮蔭,避免舍內溫度提升。隨後更新部分高床,以減少沖洗豬舍的頻率,降低用水量。更持續「減廢」,建置負壓保育舍,增加飼料消化率及糞便除臭,間接降低廢水的進樣濃度;並購入生物處理機,自場處理部分斃死畜,以堆肥處理,降低污染及疾病擴散風險。

隆盛畜牧場陸續增置許多綠能設施,除了在豬舍屋頂鋪設太陽能板,也購入沼氣發電設備,期望未來達成淨零碳排。

當然,改善環境不是只靠畜牧場一己之力,縣府也是關鍵推手。彰化是台灣第三大養豬縣市,為提升產業水平,縣府響應農委會政策,積極推動畜舍的設備升級與環境改善,光是去年就輔導146場、執行總金額約2億1,443萬元,占全國經費28.37%,經農委會評定為全國第一名。

跨業結盟攜手打造跨域循環產業鏈,與生態永續共存

除了本身的節能減廢,林睿毅也積極善用資源,進行跨業合作。畜牧會產生大量的糞尿廢水,但富含大量植物所需的氮、磷、鉀、礦物質等營養,經處理後可作為農地肥份及灌溉用水,正好解決近年缺水及肥料價格高漲的問題。

「植種汙泥」是林睿毅最得意的成果,由工研院李志杰博士團隊輔導,成功將廢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植種」於工業的廢水處理設施中,進一步提升降解的效能,共同改善廢水污染。他也召集其他畜牧場與農田地主,在縣府協助下向環保署申請設置「水資源中心」,串聯周邊業者打造跨域循環產業鏈。「讓人、動植物與全體生態,都從畜牧開始,有著共生永續的環境」,這是林睿毅最終的目標。

畜牧業所產生的廢水經淨化處理,不但避免河川水體汙染,也可運用於農業施灌與水生植物澆灌,建立跨域循環產業鏈。

彰化縣飼養豬隻近76萬頭、牛3萬頭,每天生產近1萬5,000公噸廢水,全縣已275家畜牧業加入糞尿資源化的行列,澆灌量每年達62萬3,637公噸,為了更強化資源循環,縣府也積極規劃「畜牧糞尿資源化處理中心」,搭配沼氣發電,過程所生沼渣、沼液作為肥料,用於有機栽種,形成良性的生態產業鏈。

從場域、資金到技術全力相挺,支持在地智慧農業轉型

受到持續加劇的氣候變遷、人口老化與勞動力不足等影響,農業傳承也面臨嚴重挑戰。為提高產能、穩定品質及追求永續經營,縣府積極輔導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為「智慧農業」。

農業處處長邱奕志表示,縣府陸續設立「智慧農業標準示範場域」,帶著農民觀摩、諮詢智慧化農業設施,依據個人田間需求做最有效的投資;也訂定「智慧農業設施補助」作業要點,降低轉型對農家的經濟負擔。

位於埤頭的「藝龍百香果繁育中心」,為了提高百香果的生產品質,在縣府智慧農業補助與輔導下,於場內建置自動化環控系統,自育苗源頭把關品質。

另外,為吸引外漂青年回鄉從農,縣府也於109年開設「彰農學堂」課程,希望打造一個有系統、有效率及全方位的農業技能學習園地,並且透過農業研究、教育與分享,讓農業菜鳥蛻變為菁英,建構農業終身學習的平台。

在縣府努力不懈之下,彰化青農人數從106年的44人持續增長,至今已突破2,200人,為全國青農人數第一縣市,顯示縣內環境相當吸引青年加入從農行列。

農廢再利用,打造生生不息綠色循環農業

「農業主要的目的是生產,但農廢如何安排、再利用,一直是縣府想著手改善的重點」,彰化縣長王惠美說。彰化水稻種植面積全國第一,但農民習慣燃燒稻草,造成空氣污染與交通安全問題。縣府推廣「液態稻草分解菌」,收成稻作後直接將稻桿切碎,施加分解菌7~10天就將稻桿分解為肥料,簡單、方便、輕鬆且具環保效果。

另外,彰化是葡萄的故鄉,每年採收完剩下上千噸的葡萄藤,因無法交由垃圾車清運、不易腐化且做成肥料效益低,多數果農採露天燃燒處理。為了解決去化問題,王惠美祭出三大政策,透過農會分送「葡萄藤專用長效木質分解液」,就地將葡萄藤分解,轉變為營養的有機肥;補助葡萄產銷班購買碎枝機等小型農機;也與第四河川局跨域合作,在濁水溪北岸裸露灘地鋪設葡萄藤枝,減少冬季揚塵的發生。

彰化綿延的海岸線盛產鮮蚵,蚵殼一直是難以處理的廢棄物,縣府媒合廠商將文蛤殼、蚵殼加工做為飼料、肥料添加物、消毒清潔用品、筆、襪子等民生用品的原料,賦予新的價值。

堅強的農業實力是彰化的驕傲,王惠美期許,在智慧科技的引入下,進一步帶領農友朝向「精準農業、智慧生產」的目標,走向農業的數位轉型之路,打造生生不息的綠色循環農業,為彰化的下一代,播下永續的種子。

王惠美期許帶領農民運用科技,走向農業的精緻化與數位轉型之路,打造永續生產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