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不僅是間科技公司,還是一個美國3歲兒童就要學會的單字。但在AI這一仗上,它為什麼相形失色?

去年底,Google推出自家的AI模型Gemini;今年2月15日,這家科技巨擘再次宣告了Gemini1.5版本的誕生,企圖重奪AI時代的話語權,不讓OpenAI專美於前。

Gemini錯誤百出的原因是「太謹慎」?

但近日,Gemini卻因圖片生成功能無法正確符合史實,掀起一連串爭議。如,當使用者要求它繪製教皇、納粹士兵時,它幾乎無法繪製出白人,「太過政治正確」讓Google遭受了批評,甚至宣布暫停人物圖片的生成功能,等待版本修復後重啟。

而2月16日由OpenAI發布封測版的影片生成AI Sora,則以媲美好萊塢電影等級的呈現,獲得了巨大的正面迴響。

對此,《商業內幕》以專文探討,曾是矽谷最酷先行者的Google,為什麼變成反應慢半拍的恐龍?

2月23日,Google在自家的Blog解釋,公司為避免圖片生成式AI犯下一些過去常見的錯誤,對其進行了人為的調整,但隨著時間的發展,Gemini變得比預期謹慎,甚至完全拒絕回答某些使用者的要求。這讓Gemini在某些情況下過度補償、在另一種情況下過度保守,因而產生了令人尷尬與錯誤的圖片。

據彭博報導, Google執行長皮查(Sundar Pichai)甚至為此發表了一封內部信表示:「我們錯了(We were wrong.)」並開門見山的寫道,Gemini生成的圖像冒犯到使用者更存在偏見,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而業界的第一反應則是:Google到底是不是存在內部文化問題?

過度依賴搜尋引擎廣告阻礙創新

「這對公司來說是一場公關惡夢,」 Google的高階員工告訴《商業內幕》,「Googlers很憤怒。」從2016年以來,皮查就將Google描述為一家以AI為優先的公司,但卻一直在如何將「基礎研究」轉換成為令人驚豔的「商業產品」之中苦苦掙扎。

剛滿25歲的Google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它曾經是矽谷最理想的職場,但現在卻變得無聊而死氣沈沈,問題包含人才外流,推不出新的殺手級產品,過度依賴搜尋引擎廣告這顆搖錢樹等。

從2015年皮查接任執行長後,Google母公司Alphabe的市值,已從4000多億美元成長到1.7兆(trillion)美元。

然而,Alphabet卻有約8成的收入仍然來自廣告。雖然公司努力朝著多元化發展,但一遇到風險項目、風險新事業,尤其是它們不涉及或有利於廣告銷售時,就會遭受懷疑。

久而久之,保護取代了創新,成為Google內部首要的文化。一位Google前董事評論道,他們無法擺脫走出新路,因為他們堅持保護自己擁有的東西。

當ChatGPT爆紅後,Google內部員工都在熱議,為什麼是由一家新創先推出?

2014年被Google收購的AI新創DeepMind在2017年曾發表一篇突破性的論文,這甚至在之後成為ChatGPT的基礎。

有些答案指向Google害怕風險,若釋出的生成式AI產品出包,恐會招致公眾強烈的反對,反而更適合由新創公司來發表、嘗試。

這種大公司與先行者的包袱,Google不是第一次碰到,Google語音助理就是一例,當時內部因擔心許多潛在的隱私問題,一直等到競爭對手Amazon推出了Alexa後,才「安心地當第二名」。

但這意味著Google現在經常保留準備釋出的產品,並讓競爭對手採取第一步。

萬人裁員計劃重傷員工信任

第二個重傷是2023年1月,涉及1萬2千人的裁員計畫。

傳統上,Google被視為是一項「終身職」,對比於微軟、Meta等科技大廠,它一直是管理學上,研究員工心理安全感的教科書案例,而心理安全感在學術上被認為是一個高效能團隊最顯著的特徵。

一位資深員工說:「20年精心建立的員工信任在一瞬間全消失了。」裁員活動就像是沒關緊的水龍頭,一點一滴的發生持續到2024年,員工的焦慮是顯而易見的,人人都想要加入最不可能被裁員的團隊。

《商業內幕》評論道,現在的Google,比較好的比喻可能是IBM,它依舊很大,但已不再佔據領導地位。成為新的IBM並不全然是壞事,但顯然這間曾經的矽谷風向球,已經不再是舞會上閃耀動人的美人。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WSJBloombergGoogle Blog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