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矚目的台積電(2330)第二季法說會今(14)日落幕,總裁魏哲家坦言,目前觀察到半導體庫存調整將持續到明(2023)年上半年,但車用、資料中心需求穩健,公司因技術領先,2022年產能依然吃緊。會中更上修全年美元計價營收年增率達mid-thirties(34~36%)百分比,同時預告2023年也會是成長的一年。

值此砍單消息頻傳、氣氛極度肅殺之際,台積電仍無畏景氣波動,逆勢上修全年營收展望,且未來幾年營收成長及毛利率目標也聞風不動,儼然成為「一個人的武林」。不過,看到台積電營運穩如山,半導體供應鏈心情多是五味雜陳,喜的是台積電仍看好長期需求,憂的是,各種已知、未知的挑戰未來恐是只增不減。

前兩年,半導體產業一片普天同慶,但年初至今手機、PC等終端消費電子需求一路溜滑梯,近期包括高通(Qualcomm)、聯發科(2454)、聯詠(3034)…等多家IC設計業者都傳出調降目標出貨與調整晶圓代工投片量的消息。其中與顯示驅動IC(DDI)連動性高、偏重消費性市場的業者更是重災戶,部分業者近月業績已見衰減,下半年需求、展望也無法樂觀以待,去化庫存成為當務之急。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今日也鬆口,手機、PC、消費性電子需求疲弱,使半導體供應鏈面臨庫存之調整,預期會持續到2023年上半年。不過,由於車用、資料中心(Data Center)需求穩健,公司將產能調配到相關領域,加上與客戶夥伴關係緊密,以及產業、技術具領先地位,目前產能依然供不應求。

為此,台積電上修全年展望至年增mid-thirties百分比區間,同時也看好未來幾年HPC將擔綱營運主要成長動能,並維持先前設下的未來幾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CAGR )15-20%的長期目標;且在排除無法控制的匯率因素後,公司認為,長期毛利率達53%以上是可實現的。

雖半導體產業已起霧,庫存調整潮也是現在進行式,但從台積電法說釋出的各項訊息來看,其營運似乎沒受到太大影響。業界分析,過去一段時間在美中貿易戰、疫情催化下,晶片供給極度緊繃,IC設計公司也積極尋覓產能,建立多元供應鏈,並讓許多二線廠訂單噴發。如今,需求海水退潮,勢必會開始進行更嚴格的供應鏈管理,訂單相對多會回到一線廠手中。

事實上,半導體市況陷入低迷,大廠已掀起「保大棄小」效應。有供應鏈私下表示,需求好時大家是雨露均霑,但需求轉弱時,大客戶當然會優先保護首要供應商,割其他人的肉去填補產能。台積電與客戶關係緊密,且擁有先進製程、準確交期、優異良率、充沛產能等優勢,大客戶也不敢隨意大砍單,多只是調整產品組合或延後拉貨,並會協助填補產能,稼動率自可維持高檔水準。

面對消費性電子需求下滑,台積電正在傾力填補產能,其他二線晶圓廠未來壓力將持續加劇,未來恐面臨價格保衛戰。以目前來看,8吋、12吋成熟製程下半年稼動率勢必鬆動,據消息指出,為避免稼動率掉太快,部分二線晶圓廠已有降價動作,在設備建置上也出現遞延。

再者,台積電曾說過,公司獲利能力有六大因素加持,定價是其中關鍵之一。在二線廠面臨砍價挑戰之際,台積電先前已拍板2023年再漲價,主要是考量俄烏戰爭、通膨等導致成本上升;經與客戶個別協商後,擬收取一定附加費(Surcharge),這機制持續進行中,將採浮動式調整。

目前客戶也都接受台積電收取附加費,代表價格還是會維持高檔一段時間,IC設計成本壓力仍不小。不過,台積電與客戶關係緊密,彼此之間已有一定默契,尤其經歷過前幾年晶片極度緊缺,IC設計公司也體認到穩定產能的重要性,而台積電向來是為了支持客戶的長期成長進行擴產,因此IC設計公司仍願意接受成本的轉嫁。

今日法說會還有一大重點,在疫情影響下,供應鏈面臨了更大的挑戰,因此,預期2022年的部分資本支出將移至2023年,2022年預期落在早前推估的400-440億美元下緣,也就是近400億美元。但這只是代表資本支出遞延,並不算下修資本支出,相關設備、耗材供應鏈2023年訂單仍具備一定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也承認,目前面臨通膨造成的原物料、公共設施、機台費用上升、先進製程複雜度提升、在成熟製程上的投資,以及海外生產據點擴展的挑戰。業內表示,台積電可以實現53%以上長期毛利率,除了精準定價策略外,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也是助力之一。

有設備商主管私下表示,台積電積極導入在地供應鏈,這雖將為本土廠商帶來訂單機會,但為了客戶的利潤,也不能排除會有一些價格上的犧牲。不過,設備、材料主導權向來是外商說了算,也是台灣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較弱的一環,如今台積電持續壯大,本土業者更該把握機會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從台灣走到國際,避免陷入價格廝殺或是被淘汰。

整體來看,隨著半導體庫存調整壓力浮現,產業景氣也飄起大霧,台積電因手握議價能力、客戶信賴及先進製程等多重優勢,在迷霧中仍獨自前行。對半導體廠商而言,市況混沌不明之際,更要思考如何提升自我,畢竟景氣循環總有起落,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待春燕來臨方能重拾成長動能。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