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要成為真正的木雕大師,讓作品沒辦法輕易被複製!」說這句話的,不是木雕業或家具業,而是半導體設備大廠、弘塑集團執行長石本立。

小檔案_弘塑

成立:1993年
董事長:張鴻泰
執行長:石本立
主要業務:半導體濕製程設備
成績單:2021年營收36.6億元、稅後淨利6.7億元、EPS 23.5元


市場被國際大廠占據
別人陣亡,它仍專注該設備

八月盛夏,台積電先進封裝竹南廠如火如荼正在生產,產線上擺放了各種精密的半導體設備,大多數都是國外大廠,但國產的弘塑卻格外顯眼,而且,它還是台積電該廠先進封裝新製程濕式設備的最大國產供應商。

弘塑即將邁入30年,是業界現存最久、全台市占率最高的半導體濕式製程設備公司。「弘塑算是業界做最久而且現在還存活著,過去歐美日競爭對手,不是被併購,就是在業界消失了,」弘塑董事長張鴻泰笑著說。

這家公司不但存在,而且越活越好。去年,這家公司的EPS高達23.5元,短短2年內就翻了1倍,股價一度衝破400元高峰。

把濕式設備當作不能複製的木雕藝術品看待,弘塑能存活到今日,靠的就是「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精神。

半導體濕製程的設備,主要是由台灣的弘塑和辛耘兩大廠家供應。

但翻開兩者營運資料,弘塑集團的母公司弘塑科技,營收以自製濕製程設備為主,母公司營收約占整個集團5成,集團營收約25%來自化學品子公司添鴻;而辛耘內部則分3大產品線:自製設備、代理設備、再生晶圓,去年來自設備代理的營收高達6成。

兩家公司最大的不同是,弘塑創立時,就是為了自製半導體設備。「(做代理是)為人作嫁,因為產品不是自己的,所以總是夢想說哪一天有掛自己的品牌,」原本為設備代理商的張鴻泰說。

只是,弘塑成立時,台積電也不過才成立6年,前段晶圓廠的設備全部為國際設備大廠,幾乎沒有國產化設備商切入的空間。弘塑創立前10年幾乎都在燒錢,公司光是現金增資就增了7次。

「我們是用一個名詞,叫做調整財務結構,那實際上就是錢燒光了!」張鴻泰回憶。許多股東看不到未來,陸續退縮收手。

有次,他到歐洲出差,半夜接到了時任弘塑董事長與總經理的來電,說想收掉公司。「當時的董事長跟總經理,也沒有能力玩了,公司當時有人要買,但是(要我們)用賤價賣,淨值一股只開兩塊、三塊,」眼見公司要收,當時為最大股東的張鴻泰心想,「要賤賣,實在心有不甘,對不起員工,也不知道怎麼關公司。」

張鴻泰說自己當初決定回鍋董事長、繼續經營,或許是有點天真。

不過,他的「天真」不是沒有憑據:濕製程設備需要使用到腐蝕性強的酸鹼類化學品,若是用國外設備出問題,從國外進口或維修需要耗費時間。因此,他堅信要做國產設備,濕製程一定有在地的優勢。

既然看好這個趨勢,他決定死馬當活馬醫。2006年弘塑辦理減資彌補虧損,前後2年間,還更換經理人、把董事會改組,以新的團隊重新來過。

矽品找第2供應廠成轉機
拚規格與日本一致卻更便宜

但在事業最谷底時,張鴻泰終於迎來了曙光:封測廠客戶矽品希望尋找第2供應廠,以分散風險。

雖然有機會切入矽品,但過程極為痛苦。原先,矽品都是購買日本的設備,為了切進矽品,他們的價格不僅得比日本廠商便宜30%,而且得和日本廠商的規格一致。換句話說,價格更便宜,品質還要好。

整整2年,他們把免費樣機(free demo)就放在矽品的廠內,弘塑員工日夜守著,就像守著金庫,畢竟如果這次沒成功,公司可能就此土崩瓦解。最後,他們終於通過矽品的驗收,成功打進該公司供應鏈。

這筆訂單,給了他們鼓舞,原來自己沒有走在錯誤的路上。而有了在後段封測廠的成功經驗,當台積電切入先進封裝時,弘塑也成為供應鏈之一。

「(台積電)引進國產化就是從先進封裝這段開始,以濕製程來講,他們第一個引進的就是弘塑,」濕製程設備的同業辛耘執行長許明棋先前曾說,「台積電7廠,他們第1條生產線,就很多弘塑的設備。」

歷經浴火重生,他們對每張訂單都不敢掉以輕心。大客戶台積電是出了名的高要求,當修改設備時,就要隨傳隨到。甚至,弘塑現在就在台積電廠內,放了10台的特殊目的「實驗機」,讓客戶可以在研發新製程時,隨時調整。

因此弘塑成功贏得台積電信任,一度成為少數獨家供應商。

可是,弘塑近年已遇到同業如辛耘競爭,開始流失客戶訂單。過去日本廠商慘遭弘塑取代,風水輪流轉,現在換弘塑面臨國內廠商競爭與取代。

當被問到會不會擔心被取代,張鴻泰語重心長的說,「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情。」

曾經吃過苦頭,他們得小心守護得來不易的成果,更為專注在濕式設備上。

首先,該公司在2014年起加大研發投資,將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拉升到9.3%。在那年以前,他們的研發占營收比重,僅約5%上下。

「我們清楚我們所處的競爭事實,」弘塑執行長石本立說,過去弘塑的研發經費支出太低,「我們不能用以前的方式來做,一定要調整力道!」

強化本業開啟購併之路
「如自製汽車,還兼煉油」

弘塑實驗室中,最關鍵的一環在於機台參數的調配,這也是弘塑的靈魂
弘塑實驗室中,最關鍵的一環在於機台參數的調配,這也是弘塑的靈魂。(攝影者:陳宗怡)

專攻自製設備,弘塑EPS創新高
(圖表製作者:李玟儀)

其次,弘塑透過購併,讓在本業的濕製程服務做得更廣、更深,例如2013年時,他們購併化學品公司添鴻,購併金額相當於該公司當年稅後淨利的4成。

這項購併目的不是為了跨出設備本業,而是為了讓本業做得更好。

「弘塑就像是一座汽車製造廠,而添鴻就像是一座煉油廠,」張鴻泰形容。在弘塑的實驗室裡,他們免費提供客戶化學品與機台的各種參數組合測試,這是增加客戶黏著度的最好方式。

兩者相輔相成,不僅提供了客戶測試的平台,添鴻的化學品也因此有機會成為弘塑集團的成長動能。

2012年,添鴻的淨利僅新台幣4千萬元,去年,該子公司貢獻集團的淨利約為新台幣2億3千萬元。

此外,2015年,他們投資日本封測設備商TAZMO;2018年,還投資提供先進製程控制的太引資訊系統,這些也是希望能與弘塑的濕製程設備做互補。

「我有全套的方案來服務你,今天我可以用自製的設備來服務你,我也可以用我自製的化學品來服務你,我甚至有我自製的電腦辨識系統或分析系統來服務你,」石本立說。

他強調,去年,EPS創下了歷史上新高的23.5元,就是前幾年努力所交出來的成績單。加大研發的投入,讓他們可以在提供服務時,維持能與同業競爭的成本優勢。

一名封測廠處長級主管認為,弘塑專注在設備的定位很清楚,同業競爭者雖然也有做設備,但也有較大比重在設備代理,「角色就有點像是三星和台積的差別。」台積電僅專注做晶圓代工服務,但是三星既做代工又經營自家產品,在專注度上有所區隔。

即便曾經顛簸,弘塑花了近30年時間為我們驗證:只要走在對的路上,專注做好一件事,就能產生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