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少數被視為市值有望突破10億美元「類獨角獸」的公司,KKBOX母集團科科科技(KKCompany)6月首度嘗試在台上市,沒想到,卻成為台灣資本市場上,極為罕見、掛牌失敗的案件,令外界震驚。

在此事件發生近一個月後,該公司董事長暨執行長王献堂接受商周專訪,他坦言,整起上市案最終沒能成功,是公司踏入公開發行市場時,輕忽了上市這個挑戰的難度。

「我們有點像從小到大考試都很好的優等生。」王献堂比喻。過去,公司有著日本第二大電信商KDDI、新加坡主權基金、中華電信等一票重量級大股東支持,透過私募籌資相對容易,一路順風順水。

直到踏上上市這條路,他才深刻意識到,這是兩種不同的世界,過程中,某些關鍵決策過於天真,讓這公司首次挑戰掛牌,卻是以失敗收場。

「(首次掛牌失敗)就是個事實,你再多解釋都沒有用。」王献堂直言。

該公司在上市承銷案失敗的第一時間,發出公開聲明,對外嚴正指控合作的承銷券商統一證券「失職失能」。但一個月後,也展現出了自省的另一面,坦言在掛牌這一關,還有許多需要學習之處。

他同時指出,公司就會與新券商富邦證券完成簽約,將重新回到起點,從券商輔導開始,再次於台灣挑戰上市掛牌之路,最快將在年底登上興櫃,並不會如外傳的,可能改赴日本掛牌上市。

本次專訪,商周向科科科技釐清外界最好奇的幾大問題,以下為此次專訪重點紀要:

1.為何不等新業務成長、獲利數字更好看再上市?

科科科技的私募能力很強,其實並不缺營運資金,從該公司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能以每股105元,引入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與趨勢科技等策略投資人的資金,便可見一斑。

但,該公司掛牌的時刻,正值轉型期,2023年全年EPS為0.66元,對資本市場而言,無疑是個很難信服、掏出錢支持的成績。

上市失敗後,外界普遍的論點是:科科科技應該等影音多媒體、包含AI解決方案等雲端新業務對於營收獲利的挹注體現時,再叩關資本市場,而非在公司處於串流與新事業轉折點時挑戰上市。

「我是覺得我們公司,在一個非常critical(關鍵)的時間點,必須要在這個時間上市。」王献堂解釋,科科科技上市,主要目的並非是為了募資,而是要替未來潛在的對外合併擴張,籌備更多元的財務工具。

例如,成為上市公司後,執行購併案,就可以用股權交易,不用全都動用帳上現金,槓桿出更多效益;在銀行往來時,上市公司也可以擁有更多資金彈性。

2.為何要用本益比超過150倍的價格承銷?

上述的轉型與營運成績背景,讓科科科技掛牌時踏入了價格的困境。

在嘗試掛牌之前,科科科技以每股105元,做了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這反映出該公司能取得產業界的認可。但同時間,105元的價格,對比2023年EPS,卻是超過150倍的本益比,遠遠高於其他軟體類股均值區間。

除此之外,科科科技採用直接上市,越過了興櫃、上櫃等階段,也使得市場與一般投資人,在參與股票認購時,沒有價格錨定的標準,唯一的參考依據就是大股東的認購價格。

這個數字,也成為後續第一次承銷挑戰競拍時,因合格投標數量不足,宣告流標的壓力線。

也因此,進入下一輪的詢價圈購階段,科科科技將價格打8折,以88元的價格洽詢投資人,最終,被主辦券商統一證宣告「張數不足」,無法送件至券商公會及證交所,在上市最後一哩路止步。

從結果來看,這代表科科科技用比大股東還便宜的股價來向市場訴求,卻依然失敗,無法獲得投資人青睞。

扶植過多家企業走入資本市場的益鼎創投業務協理沈立平分析,當企業向潛在投資者洽談股票價格時,若價格越開越低,此時投資者心中的想法就會是「等待,對我來說是有利的。」

他指出,募資是個信心遊戲,要參與這個遊戲,「(價格)寧可開低走高,也不要開高走低」。

科科科技大股東的強力支持,在此刻,卻變成公開發行市場投資人心中過高的價格障礙。

攤開科科科技的股東名單,從KDDI、台灣大哥大、中華電信到趨勢科技,都屬於雙方會有業務合作的策略性投資人,買單每股105元的價格,可能是基於未來雙方合作後,潛在的商業效應想像。

不過,當進入到資本市場,這裡的投資者,就是赤裸的獲利數字檢驗時刻。

「其實科科科技(上市案)是類似新創概念,他擘畫了一個美好未來,但(目前)獲利數字就是出不來。」一不具名的本土金控高層分析,縱然科科科技旗下已具備AI等新業務,但是投資人與市場第一時間看的,還是該業務是否反應在財報上,而此時就結果論,公司的獲利與訂出的承銷價,就是不符合市場的期待與想像。

對此,王献堂表示,實際上,他們從來沒有堅持,一定要用某個特定的高價位掛牌,主要是跟當時的主辦券商未能充分溝通,所以沒能理解市場真實需求。

3.市場是否不理解或不埋單公司未來轉型方向?

王献堂透露,當初他前往證交所召開的上市審議會,會議時間長達3小時,比平均的2小時還久,背後原因就是,科科科技所處產業的環境,並非審議委員原先就理解的內容。

王献堂也承認,經歷過第一次的上市挑戰,他認為公司旗下KKBOX品牌印象,在大眾眼中過於根深蒂固,以至於外界仍把KK視為音樂服務品牌,尚未意識到新業務的潛力,「初期溝通的成本非常巨大。」

而未能與市場充分溝通公司的價值,也正是科科科技本次上市失利的主因。

王献堂強調,未來他們會舉辦年會,定期向外界展示公司技術與產品進展,同時在業務面,也會嘗試與更多指標企業合作,藉由知名的客戶案例,進而拉抬市場對公司的認識程度。

經歷過前一次跌跤,再選擇回到起跑線,王献堂寧願從零開始再走一次上市流程,是因為他更擔心的,是未能上市的副作用。

「我如果不在這個時候再努力、再上,那個(負面)影響才是大」王献堂向我們指出,他最大的壓力,來自於此上市案背後揹負的指標意義。

王献堂指出,目前已跟富邦證完成簽約,最快於今年年底前登錄興櫃,重新踏上上市之路。(攝影者:陳宗怡)

他所擔心的是,若他們此時選擇收手、或轉向海外掛牌,背後對整個台灣軟體產業,將產生巨大的負面外溢效益,會讓其他未來有機會掛牌的軟體新創公司,背負莫須有的負面觀感。也因此,他強調,在台上市,一直是公司的唯一選擇。

但,要達成王献堂眼中對台灣軟體後市的期盼,首要條件還是科科科技要能走完上一次沒能走過的路。

這個過去順風順水的優等生,在重重摔了一跤後,是否能真正找到公司與市場對於自身價值的共識,進而取得外部投資人的青睞,第二輪的考驗,從現在才要開始。

核稿編輯:吳中傑
責任編輯:林思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