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號,Google在部落格上發布了一則消息「與Google一起構建晶片」,宣布Google正在啟動一個開發者的開源工具平台,讓中小企業或個人開發者也能設計自己的晶片。

設計、製造、封測、包裝,Google全包?

晶片設計是一個門檻很高的領域,技術和投資成本都不低。光是晶片設計軟體的購買費用,一般也只有大公司才負擔得起。Google這次把晶片設計中的開發工具完全開源了,還免費。擔心開發者不懂晶片設計,還提供了各種入門教學和操作指南。

Google這個晶片設計工具採用130奈米工藝,算不上多先進,肯定比不上台積電和三星才玩得起的5奈米、7奈米高端製程,但性能與功耗兼顧,成本低,能用於IoT物聯網晶片,對小企業和個人開發者來說已經夠用。

一套完整的晶片開發過程中,設計完晶片後要下線(Tapeout),一般是委託晶片製造廠商來做(比如台積電),這也是一筆很高的費用。下線的意思就是,把晶片設計原型第一次做出實物,驗證它能不能達到設計指標。據說中國有手機企業獨立自行研發一款晶片一共失敗了6次,每次下線的成本都高達人民幣幾千萬。

這一次Google做了一件值得稱讚的事情,不但把設計工具開源,還提供下線的製造服務。為了降低製造成本,Google跟晶圓廠合作,開放特定時間,讓晶片公司統一下線。

晶片的原材料是一整塊晶圓,上面同時堆上不同公司設計的晶片,有點像「湊團」,這樣就能降低成本。製造完要封測、包裝,然後運回企業地址,這些也都是由Google來負擔。

其實這個計畫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已完成250個晶片項目的設計和製造。上一次跟晶圓廠合作開放的時間是今年3月,幫助來自19個國家的企業和開發者完成了78個晶片專案。下一次開放時間在今年6月,並在8月底讓晶圓廠完成晶片的製造。據說報名參加的企業和開發者非常踴躍。

刻意降低開發門檻?Google是在「做公益」?

這個晶片開源項目很受市場歡迎,因為它解決了目前市場上存在的痛點:晶片是一個技術門檻很高的環節,沒有大企業雄厚的研發和資金實力,往往都是外包給第三方來做。專業工具的開源化,能讓那些有能力但缺乏資金的企業或開發者,設計出更高效、更便宜的晶片,還能進一步推動晶片產業的發展。

按常理理解,技術優勢是一家公司的核心資產,不會輕易開源,因為核心技術一旦開源,就失去了主導市場和壟斷的機會。也因此,開源的公司容易給人大公無私的印象,等於是在做公益,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分享出來。那麼既然沒有商業性,Google發起開源計畫的動力是什麼呢?

其實,Google一直是開源方面的先行者。安卓操作系統就是Google推出的,為手機系統的開發者帶來了很高的自由度,可以基於安卓代碼開發自己的專有平台。每個開發者對產品及技術的想像和出發點不同,所以才有了各種不同品牌的安卓手機,以及今天繁榮的安卓應用生態。

另一件不亞於安卓系統開源影響力的事件,是2016年Google對AI演算法TensorFlow進行開源,以及量身訂製的AI晶片TPU。當時一推出,在Google平台報名的學員就有7萬多人,這項舉措使得懂AI演算法的開發者數量成批增加,應用門檻的降低讓更多人進入到了AI領域,讓更多產業體會到了AI的好處。

這些關鍵技術開源的核心,不是把代碼公開而已,而要是建立開發者生態。由於開發者群體對於創新和創造的熱愛,以及開源產品帶來的實際價值的激勵,在眾人的大規模協作下,能夠大大提升效率、擴充生態,促進新技術的高速、可持續發展,像TED網站負責人Chris Anderson說的那樣,形成「群體加速的創新」。

當然,對Google來說也不是完全的做公益,「為社會和人類貢獻」只是大企業單方說法。透過開源的方式,引領一個產業的發展,能夠奠定自己在產業裡的地位和影響力,比如如今占據了半壁江山的安卓系統;在AI的發展方面,Google也是領軍者之一。

這次在晶片設計上的開源,Google是基於以前的經驗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因為這屬於首次在高端硬體上的開源:不但提供軟體設計工具,晶片製造也一併幫忙。雖然還是在早期的嘗試,但是未來想像空間很大。有業內人士預測,如果Google這個晶片平台成功了,未來的晶片設計平台就都逃不出Google的範圍了。

*本文獲「全球風口」授權轉載,原文:免費流片還包郵到家,普通人也能設計和製造芯片了!為啥谷歌要這麼做?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