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大多數人都為了追求理想生活而努力工作,但被問及:「你理想的生活需要多少錢?」時就沉默了。《這輩子賺多少才夠?》作者Will黃士豪,以親身經歷及理性計算的系統化投資法,向讀者分享長期投資致富的方法。)

區域型指數型基金的優勢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他去世之後會請夫人將9成資產都轉移到S&P500的ETF上,因為對於不熟悉投資的人而言,這是最簡單、穩健的投資方式。

為什麼簡單穩健?因為這類型的區域指數基金,是由一個市場裡最頂尖的那些公司組成。隨著時間過去,有的公司被淘汰,新的公司會被納入,永遠保持「只有最頂尖公司在投資組合裡」的狀態。

而這個投資的基本假設只有一個,就是對長期的未來是有信心的。只要人類的科技、經濟不斷發展進步,那麼頂尖企業們的未來也會不斷發展。

隨著科技進步、人口增加,消費的人越來越多,衍生的產品、服務種類、數量也越來越多,公司的營收就會增加,這就是最基本的邏輯。 

而無論什麼行情,一些公司虧錢的同時,也一定有某些公司賺錢,所以ETF就起到了分散風險的作用。 

而根據過去50年的S&P500實際表現來看,其年化報酬率是10.7%,所以一樣是滾雪球的概念。足夠長的坡道、足夠溼潤的雪,代表著只要時間拉得夠長、就算只有小錢不斷投入,也能在最後有巨大的報酬。 

而更重要的,是在這40年之間,基本上我們可以不用為了錢去過度擔憂,把生活硬是切割成工作賺錢及生活,而是以自己喜歡的生活為主,來設計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工作內容與型態。

長期複利,妙不可言

這樣的投資方式比較偏向於防守,原因是它需要的時間很長,或者資金很大,才能擁有「有感的報酬」。

所以,我非常建議年輕人,越早開始越好,下表是分別從20歲到40歲、定期定額3000元投入到70歲的報酬。

(來源:三采文化提供)

可以看到,每天不會造成太大壓力的一百多元,長期投入仍能保持正常生活、也不需想著賣掉;25歲開始投入,到70歲就能有千萬、億萬身家。

這裡我們該思考的是:假設每天一百多元就遲早能成為億萬富翁,為什麼我們要為了那看似多一點的薪水去做不喜歡的事,為何不現在朝自己的熱情前進、哪怕收入少一點?

巴菲特之所以會這樣建議夫人,就是因為他們的資金夠大,有絕對數字的優勢。2023年的巴菲特,身價將近1200億美元。我們取1000億計算,其實就算只有5%,每年也都有50億美元的被動收入!

當資金來到一定體量,投資組合將有許多考量,整體策略也會傾向於保守,通常報酬率落在 15~25%就已經是頂尖的表現,例如巴菲特的波克夏過去數十年的平均年化來到15%以上,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但這不表示我們不可能獲得更高報酬。因為資金小,我們可以更大膽的配置;因為年輕,所以能承擔的風險也更高。正因為如此,我更鼓勵年輕人多強化「進攻型標的」的學習,或是嘗試用樂透基金去探索新領域。 

許多人因為買了基金產品、保險產品而虧錢贖回,或是遲遲沒辦法回本;也有人因為每個月支出太多,導致最後只能認賠、支付違約金等,追根究柢都是因為不了解投資產品。更重要的是他們也不了解自己的財務目標、現況,以及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資產。

經過驗證,最適合不以投資為本業,或是一般大眾最容易成功的投資策略,就是「足夠長的坡道、足夠溼潤的雪」這個原則。以長期複利主義而言,這個原則對於人生的各個領域都同樣適用,妙不可言。

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提到,投資成功,你不需要有過人的智力、才華,你只要有耐心。而有耐心的人,便具備了完全不平等的絕對優勢。

*本文摘選自三采文化《這輩子賺多少才夠?

書籍簡介


《這輩子賺多少才夠?:【行動清單×10張表格】逆轉勝!成為自己的富一代》

作者: Will 黃士豪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4/04/26

作者簡介
Will 黃士豪 

曾帶領公司,足跡遍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上海、美國、澳洲,超過10萬學員,並在台灣完成超過萬人以上授課、千人以上個人財務、生涯與成長諮詢。現在更創立財務教育科技公司,與世界頂尖大學、非營利組織、政府部門、聯合國等合作,開發出AI輔助的財務學習App,實現「財商學習是基本人權」到世界各地。

【學歷】

  • 台南一中畢業、成功大學學士
  •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價值投資學程


【經歷】

  • 澳洲上市集團 8VI Holdings 全球金融教育科技事業執行長
  • 國家發展基金會 天使投資人
  • POP Radio 夢想實驗室節目主持人

    【現任】
  • 新加坡 金融教育科技新創 GoodWhale 共同創辦人暨CEO
  • 三實而立 人文紀實紀錄片主持人
  • RFP 美國註冊財務策劃師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陳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