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強度日時,節儉是必要的。平分帳單、在快時尚店購物、 自己改造舊家具、共享串流媒體密碼,當你勉強維持生計時,這些都是完全正確的消費決定,甚至有時當你的經濟狀況改善時也是如此(但即使預算緊張,也可選擇其他方式來購買快時尚,如二手商店)。

然而我們的文化將「廉價」常態化,這讓我們很難判斷什麼值得花錢,什麼不值得。閱讀以下不同類型的「吝嗇」時,請捫心自問:吝嗇習慣是否破壞了我的幸福?

1.物質吝嗇

物質吝嗇可能發生在你買的任何物質,從服裝、家具、裝飾、廚房用品到美容和個人護理。它不一定指用最低價格購買商品,但確實意味著,要重視便宜,就要犧牲商品品質和你作為消費者的價值觀。

不過,要轉換成「重質不重量」的心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幸運的是,要開始不吝嗇的消費,你不必買最昂貴的東西。

克里斯蒂娜·邁查斯作每個消費決定時都會仔細斟酌,她會考量一件商品和她其他衣服的實際搭配、它的來源及整體品質:「我喜歡研究紡織物和成分等東西,但這也與美學有關。你想要真正經典的東西嗎?還是想要更現代、寬鬆的或完全與眾不同的?了解品牌的道德標準,特別是它比較昂貴的話,你會希望把錢用於支持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東西。我也在乎衣物的保養。如果它的保養非常麻煩,我還會穿它嗎?我有足夠的錢來保養嗎?某些服裝會帶來一些隱性成本,而不僅是在購買前就存在的成本。」

2.交易吝嗇

在我的職涯中,經常聽到像提摩西·費里斯(Timothy Ferriss)這樣的專業人士將一切工作外包,通常是以盡可能少的錢雇用海外線上助理來為他們完成工作,從而使他們的工作生活更輕鬆。

外包可以是讓生活更輕鬆的有用工具,但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剝削處於更弱勢的人,這樣的代價值得嗎?這就是交易吝嗇,意指吝於為他人的服務付費。

交易吝嗇特別糟糕的就是認為自己有權不付小費。幾年前,CNBC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鼓勵人們開始支付18%而非20%的小費,以每年省下約400美元(我猜是根據一般人的餐廳消費計算),這在個人理財界引起一陣騷動。

拉姆西的擁護者興奮極了,他們說18%的小費已經太多;而比較先進的個人理財族群則憤怒的表示,一份有聲望的刊物竟然鼓勵節省小費,而這種小費:

  1. 不一定能省下多少錢,尤其是大多數人每次外出用餐時都不會主動把「省下」的3美元轉到儲蓄帳戶。
  2. 這只會因為對別人不公平而省錢。小費勞工的聯邦最低薪資僅為2.13美元,任何雇員只要每月賺取至少30美元的小費,就可以算作「小費勞工」。

無論你如何看待小費薪資,也無論你是否認為小費勞工的生計不該由顧客決定(是不應該),現實情況是,在美國大多數地方,服務員的生計完全依賴小費。這不代表一切公平,但不給服務員小費並不是對食物品質或用餐體驗的評價,而是在向服務生傳達「我認為你不值得我付錢」的訊息。

有人說,衡量約會對象是否是混蛋的最快方法,就是注意他如何對待餐廳服務員,他們說得對。當然,一個人可以對服務生彬彬有禮,但對親人卻完全是個混蛋。

但你看過一個人總是對服務生很差勁,但對自己認識的人都很好的嗎?我可不這麼認為。

3.社交吝嗇

這可能是最有爭議的一種「吝嗇」,卻很有必要談一談。

在經濟困難時期,根據誰吃了多少開胃菜來分攤帳單可能是必要的,而且我認為這樣做本質上沒有錯。但當你開始賺更多錢、更負擔得起生活的時候,將一切都分攤的心態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

我不是說一定要平均分攤帳單。在經濟狀況良好的情況下,當帳單之間的差額在幾塊錢以內、甚至更多時,對半分帳確實是有道理的。

當然,參加團體聚餐時,如果只吃自己的主菜和1杯蘇打水,而其他人都大吃開胃菜並喝多種酒精飲料,也會讓人沮喪。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覺得平分實在不公平,我建議大家主動提出由自己來計算每個人的應付金額(Splitwise等應用程式可讓這件事變得超級簡單)。

然而,真正的社交吝嗇來自於將一切視為交易。如果你請朋友吃早午餐或喝酒,不應指望他們下次會回請你完全等值的東西。也許他們現在沒錢請客,而誰請誰也不該成為衡量友誼是否美好的標準。

如果每個人都生活富裕,那麼這段關係應該自然的會有來有往。如果發現只有你主動買單,也許是時候評估你為何總要這麼做了。

當你知道自己付得起的時候,你是否真的從買單中獲得快樂?還是因為你覺得有什麼需要補償?

相反的,如果你是一個從不主動埋單的人,而且在沒人請客時,堅持把帳單分得一清二楚,那就要問問自己這樣做是否值得。這是出於省錢的真正需要,還是強迫症?你是否發現自己受邀的次數減少了?你是否為支付超過「公平分攤」的費用而焦慮,即使你最終省下的差額微不足道?

經過反省後,若你發現自己常認為別人的慷慨理所當然,那也許是時候重新評估你的社交消費習慣了。

4.關係吝嗇

最後這項也許是最隱密的一種「吝嗇」,就是在戀愛關係中吝嗇。如今戀愛關係中的「公平」並不一定是各付各的,尤其是在約會時。如果你的伴侶比你賺得多(反之亦然),而你們的財務又是分開的,那麼你們就沒有理由支付相同比例的房租。

然而比較糟糕的是,伴侶試圖根據誰的經濟貢獻更大,來分配其他家庭貢獻,以讓事情變得「平等」。

多年來,在理財套路的旗艦部落格上發表文章時,我們經常會收到一些二十多歲女性的評論和投稿,她們認為自己的收入比男友少沒關係,因為她們在其他方面為共同的家做出了「貢獻」。通常這表示她們做了大部分家事。

很抱歉,任何一個金融界的兄弟都沒權利把女友當作家傭,只因為他碰巧進入一個大學畢業就能拿到6位數薪水的行業。

當然,這種吝嗇可能不限於異性伴侶,成為一個養家的混蛋也不是男人天生就會的(也不是所有男人都這樣)。但現存的、被社會接受的異性伴侶性別動態,開創了一個令人警惕的先例。

償債基金:富足生活的最佳工具

實際上,吝嗇消費是個很難改掉的習慣,要戒除它最有幫助的就是學會提前規劃—— 即使你不知道自己在計劃什麼。

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你最好的朋友宣布她要和相戀4年的未婚夫分手,你帶著酒、她最愛的韓式炸雞和小熊軟糖去陪她,心裡暗自高興,但還是忍住「我早就跟妳說過了」這樣的話,儘管其他朋友都認為他很差勁。

你認為她真的需要和閨蜜來一場SPA週末假期,好忘掉前男友惡毒的語音訊息,想清楚她到底要住哪裡。唯一的問題是,你在年初就精心規劃了假期的花費,沒有任何閒錢了。你是否該取消一年一度的佛州賞楓之旅,好順利實現這個計畫?

如果說從自我、超我和本我的角度思考財務問題,是一種讓你不用真的編預算的預算編列法,那「償債基金」就是讓你不必做計畫的計劃法。

「償債基金」本質上是一個循環儲蓄帳戶,是你定期為一個特定的、持續的目的預留金錢,只要帳戶裡有足夠的錢,你就可以隨時領錢出來用於上述目的。當你自動定期存錢到償債基金時,它就能發揮最大作用,並不斷得到補充。

舉個例子:彼得和我將收入的10%左右存起來,用於度假和與家人相關的旅行,因為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最近有人問我,我們怎麼能存那麼多錢,其實很簡單:我設定了直接存款功能,將每份薪資的一部分存入我們的旅行償債基金,我把這筆錢存在一個高收益的儲蓄帳戶,這樣我們就不會將這筆錢視為日常開支可用的資金。

因此以閨蜜週末假期為例,如果你有一個專門為度假設立的固定基金,就可以直接從該基金提錢來支付這筆突發的費用。將存款自動存入各種備用基金,意味著只要你想要或需要花錢,就可以隨時動用它們。

*本文摘自好優文化《不再數錢度日

書籍簡介


《不再數錢度日:美國知名財經網站教你從理智消費>開發財源>幸福退休,心靈與財富雙富足,讓生活從A到A+》

作者: 荷莉.崔瑟(Holly Trantham)、雀兒喜.費根(Chelsea Fagan)
譯者: 費克森
繪者: 蘿倫.費.哈格(Lauren Ver Hage)
出版社:好優文化
出版日期:2024/05/31

作者簡介

荷莉.崔瑟(Holly Trantham)

自2016年9月加入「理財飲食」團隊,一路從主編升至創意總監。閒暇時,你多半能看到她在狼吞虎嚥1本言情小說或1塊蛋糕(或兩者同時)。她與丈夫和2隻雙色貓住在布魯克林。

雀兒喜.費根(Chelsea Fagan)

作家、家庭廚師,也是「理財飲食」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她與丈夫和愛犬住在曼哈頓。

繪者簡介

蘿倫.費.哈格(Lauren Ver Hage)

「理財飲食」的共同創辦人兼首席設計長。她負責監督「理財飲食」在出版品、社交媒體、視訊和活動方面的所有品牌和設計工作。她也企劃了「理財飲食」的第一本書《小資女的理想生活提案》。她與丈夫、女兒和愛犬住在紐澤西州。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