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提到「有錢人」,人們就會聯想到那些不需要進行什麼特別的活動,就能憑著累積下來的財富,搭遊艇和專機、叫私人教練和整形外科醫生到家中,或悠閒的在游泳池、溜冰場、高爾夫球場、飯店餐廳消磨時間的「有錢人」的樣子。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全球著名的財富學專家湯瑪斯.史丹利博士(Thomas Stanley)曾反駁道:「在美國,成功的有錢人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他們住在中產階級的社區,開著中低價的汽車或二手車,而不是高級轎車。」

根據丹.斯特魯策爾(Dan Strutzel)的《有錢人的模式》(The Top 1%)指出,有錢人的支出遠遠低於他們的收入,他們會存下25%~50%的收入,這筆數字相當驚人。此外,他們不分時間和場所,深受長時間工作的壓力和睡眠不足之苦。他們只是用和普通人不同的方式,做著不同的事情,但他們一樣為了生計,比任何人都還要努力工作。

最重要的是,有錢人之所以能享受長期的經濟自由,是因為他們堅持抑制當下的享樂本能,願意承受大大小小的犧牲

華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至今仍然住在1958年以3萬1500美金買下、位於奧馬哈的一間只有5個房間的房子。華倫.巴菲特從小就教育自己的孩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他的孩子也學會了為自己規劃、開闢適合自己的人生。

同樣的,光源產業的李秀英會長自從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 建校以來,總共捐贈了766億韓元,創下最高紀錄。她也是穿著在網路或電視購物上買的價值1萬韓元的衣服,戴假的珍珠項鍊而非名牌服飾。

1960年代,日本因極高的儲蓄率而被稱為「儲蓄大國」,心理學家將其歸因於生理上的快樂與儲蓄率之間的關係。

日本的房屋大多都是木製住宅,房間地板上鋪設榻榻米,夏天涼爽,冬天溫度也不會下降太多。然而榻榻米是用稻草做的,如果小孩在上面大便,可能就會卡在榻榻米上,難以清理,因此日本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進行嚴格的大小便訓練。

由於日本人小時候經歷過控制生理上快樂的大小便訓練,導致日本的節約和儲蓄率很高。這個邏輯背景涉及精神分析理論(Psychoanalytic Theory),由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他透過該理論,開啟對人類行動的理解和精神治療的新篇章。他曾經強調,小時候的大小便訓練,會決定成年後節省和浪費的態度。

對於能夠控制享樂本能的有錢人來說,自我節制是必要條件。光是看每年《富比士》評選的全球富豪榜上提到的富豪,就可以發現——沒有一個人過胖。一位從事全球貿易的朋友曾經說過這種話:

「看看街上路人們的身材,大概就可以知道這個社區有不有錢。在我曾經居住過的有錢人社區裡,幾乎找不到胖子,但有運動習慣的人卻隨處可見。」

這是因為,肥胖的人受到外部信號的影響,大於從自己身體裡發出的信號,導致他們對快樂的控制能力下降,因此減肥的失敗率很高。

有錢人不會在賭博上孤注一擲。讓賭博成癮者感到幸福的並不是贏錢,而是那一瞬間的享樂本能。許多投資者明明知道不能做,卻還是沉迷於賭博或短期交易,這也是因為他們無法抵擋刺激和快感。我曾經採訪過每天實際坐在證券公司裡解決兩餐的人,他對我說:

「我沒辦法忍住想要交易的本能,在夢裡也總是出現股市走勢圖,只要一天不交易,我就會不安到快要發瘋。」

綜上所述,減肥成功的人,可以說是已經具備成為有錢人的必要條件。有錢人即使開餐廳也不會變胖;有錢人即使住在葡萄酒窖也不會醉;有錢人即使經營賭場也不會賭上全部的財產。最終,有錢人就是能夠控制享樂本能的人。

真正的有錢人追求實用的快樂,而非名牌

窮人渴望成為有錢人,這是「一時的快樂」。反之,有錢人專注於成為有錢人,並透過創造價值來做出貢獻。像菲尼(Chuck Feeney)這樣被認為只在意金錢而臭名昭彰的人,捐出了全部80億美金的財產,這就是實用的快樂。

猶太有錢人認為,除了解決食衣住行必需的財富之外,其他的財富都不是自己的,多餘的財產只是受到委託,幫忙管理而已,這就是所謂的「管家論」,因此不能緊抓著那筆錢。他們認為有錢人應該扮演人類心臟的角色,就像心臟把血液輸送到各個部位,以維持人體健康一樣;有錢人應該把自己手中的財富傳遞到社會上,才能打造一個健康的社會。

古根漢家族在畢爾包、紐約和威尼斯等地建造了美術館,他們也把積蓄花在有意義的慈善事業,特別是為藝術領域和航空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取得龐大財富與成功的有錢人,就像猶太有錢人和古根漢家族一樣,他們不僅僅掌握財富,還追求實用的快樂。

如果你拚命的賺錢購買名牌手提包、皮鞋、衣服、汽車和手錶等,那就代表你是個假的有錢人,因為真正的有錢人所追求的,已經超越了名牌或品牌。

「10美金的手錶就很好用了,為什麼需要昂貴的呢?」從菲尼的這個反問就可以知道,真正的有錢人確信,物質和一時的快樂,並不是提高自身價值或彰顯獨特性的因素,這種信念會延續到他們生命的盡頭。

因此,我們應該時常記住傳說中的慈善企業家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留下的話:「富有的死亡是不光彩的。」並且付諸實際行動。

*本文摘自平安文化《有錢人的書櫃總有一本心理學書

書籍簡介

《有錢人的書櫃總有一本心理學書:打造你的「易富」體質,成為掌握財富的5%人!》

作者:鄭寅鎬(정인호/Jeong Inho)
譯者:林又晞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4/03/04

作者簡介

鄭寅鎬(정인호/Jeong Inho)

GGL Leadership Group的代表、企管評論家。作者涉略的領域跨足經營學、心理學、美學、經濟學、哲學等,並從中發掘能夠成為人生武器的知識。不只如此,他更打破心理學和經濟學的界線,著手研究人類的行為心理。

隨著見過越多韓國優秀的企業家和白手起家的有錢人,作者就越確信「想要成為有錢人,理解人類的心理比經濟理論更加重要」。為了理解「有錢人的思考方式」,他訪問了50多名富豪,並試著了解他們成功的秘訣,尤其專注探討「有錢人是基於什麼來判斷和行動?」,他將所獲得的答案寫在本書中。

其他著作包括《重寫經濟學》、《非接觸式心理學》、《讓乙贏過甲的協商法》、《與蘇格拉底協商》、《你也不知道的行為心理學》、《畫家的觀察方法》和《藝術家的洞察力》等。

E-mail:ijeong13@naver.com
部落格:blog.naver.com/ijeong13
NAVER Cafe:cafe.naver.com/gongtoggol
YouTube:아방그로_Avangrow

責任編輯:湯明潔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