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早晨,就接到某公司的林總經理發訊息:「河泉老師,大家都在談大離職潮,我們公司的情況似乎也不樂觀,那該怎麼因應?」最近「大離職潮」似乎成了顯學,我拿起電話接通林總經理,表達了以下看法:

一、形成背景

1.公司在疫情搖擺下的不安全感

疫情改變了許多產業的前景,假如企業搖擺不定、不斷朝令夕改,只是口口聲聲要求同仁以大局為重,年輕人未必選擇與企業共存亡。不是不能顧全大局,而是在大霧瀰漫時,不僅看不到前方的目標,領導者也不表態,一直等下去總不是辦法。

2.組織不斷變動調整、「被失業」可能

企業面臨疫情常想奮力一搏,但是事情未必盡如人意。為了因應疫情,公司的組織不斷調整,做法不斷改變。為了活下去,公司會先釋出人力,對於留下來的人也沒有過多的安撫,與其擔心「被失業」,不如自己先選擇離開。

3.同仁無法適應公司的創新業務或是新部門

近年來整個社會和產業,受到了科技和時代的衝擊,許多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設立新部門,或者開創新事業以增加營業收入。也有企業打著創新的旗號,大量成立新事業群或新種業務。

這些新的部門和新的事業群,大量將公司舊有的同仁轉調過去,甚至增加了許多業務性質的工作,有的員工主動請調,轉戰不同業務也能夠適應;然而更多的員工是被迫調離現職,這些人原本就不習慣改變,過去之後總有被強迫的感覺,也覺得自己做得不開心,乾脆選擇離開。

4.Covid-19在家工作,發現新的自我

因為疫情驟然降臨,許多員工被迫居家工作,反而促使員工覺醒,決定走出舒適圈,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

也因為疫情稍緩,許多企業要求員工回到工作崗位,可是當員工感受到WFH好處,例如減少車程、更多時間可陪家人、相對自由的好處等等,就希望能夠繼續沿用這些工作方式。如果公司堅持,員工寧願換其他類似的工作。

二、如何解決

1.企業高層必須做出明快因應

疫情變化影響公司,無論公司目前決定為何,領導者必須快速做出決斷,並且在第一時間對全體同仁做出布達,穩定同仁的軍心。

許多高層擔心做錯決定怎麼辦?寧可左思右想、長吁短嘆,而不下達指令。然而危機處理的歷史告訴我們,遲遲不做決定,觀望的代價比做錯決定卻能立刻更正要高出許多。

2.人力調整務必「快速、有效、止血」

宣布裁員或調整人力的訊息時,公司勢必引起一陣騷動,調整人力的過程就像是包紮傷口,必須做到快速、有效、止血3件事:

A.務必確認要調整或釋出多少人力許多企業認為面臨不得已時,先做第一階段,等到真的不行,再進行第二和第三階段,表面看來仁厚,其實最傷害人心。只要有人異動,其他還在的人就不安心,大家都會擔心「下一個是不是我」,這種猜忌傷害的過程,即使公司不是出自有心,也會造成重大傷害。

B.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並明確公告,減少眾人猜疑:表面上,老闆說會撐到最後一刻,但是擔心的後果是還沒撐到最後一刻,人就先大量離職。因此進行調整人力的計劃時,務必一次到位,最忌諱分太多批進行。明確訂出要讓多少同仁離開,並且做到好聚好散。(延伸閱讀:離職時好聲好氣,離開後卻大肆批評?讓同仁「笑著離去」的3步驟)

C.立刻止血,宣布未來多久不會再有人員調整,穩定人心:留下來的同仁都擔心自己是下一個,這種七上八下的心情,只會活在擔心和恐慌中,會損害公司的戰力。高層必須要明快地做出決斷公告,告訴大家到此為止,剩下的同仁不妨略施福利以安人心,才能全力拚搏。

3.因為新部門或新業務調動同仁,務必取得共識

無論公司因為什麼原因成立新事業群或者新業務需求,需要大量調動原本體制內的人力時,請千萬注意內部人心的安定性。

「向外招募新人緩不濟急,有些部門裁減整併,不如調動舊有人力」的想法,看似為同仁著想,卻疏忽了人不願意不知情地被調整工作。既然是好意,也要搭配好的做法。請記得「直接發佈公文調動」的時代已經過去,想要讓同仁到新部門能夠全力發揮,就要做到「心甘情願」,所以請參考下列5個步驟:

  • A.先列出整體的人力配置
  • B.人力配置考量正取和備取
  • C.以非權力為前提的方式進行諮詢
  • D.在諮詢的過程取得員工認同
  • E.如果員工不同意也請他在原職更加努力

4.公司必須要開放更多元的彈性

疫情改變了世界,許多東西都回不去了。公司會出現新面貌,也無法避免員工會出現新想法。

在過去的時代,即使公司出現重大制度的改變,同仁也不會輕易離開,一方面是工作難找,二方面是為了溫飽。目前的狀況已然不同,尤其對年輕人來說,工作的面貌多元,加上不用為經濟煩惱,「想走就走」已經成為常態。

公司的主管應該要調整心態,任何制度的改變要以「同仁能夠接受」為重大考量。例如WFH有利也有弊,如果評估在家工作和回到公司的差異沒有想像中的大,那麼略作放寬也不是不行,如今科技和網路頻寬已然能夠支持遠距工作,未必硬要留在辦公室。

留得住他的人,也留不住他的心。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請點擊:https://bit.ly/3tlcbsM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