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交情很好的主管,前兩天問我:「河泉老師,如何在面試過程中,了解面試者在之前工作中,與主管、部門同事溝通是否順暢?」聽到這個問題我不禁想笑,腦海中浮出的畫面,就像電影中古時候擔心女兒終身大事的媽媽,不停追問來提親的紅娘:「能不能在交往之前,就先完全掌握男方這個人好不好相處?容不容易溝通?人際關係到底怎麼樣?」

我將這個浮誇的聯想說了出來,對方主管笑了出來,接著說:「老師,這兩件事不一樣吧?」我說:「當然一樣,你們和古代的媽媽沒有不同,都是想『把別人完全摸清楚』才讓他進門」。

主管有點疑惑:「站在公司立場,這難道不對嗎?」

我的回答是:「傳統的觀念沒有不對,但是現在要思考2件事,第一,人很難在面試時百分百現形,因為人都會隱藏,想要問出真正的答案必須有技巧。第二,就算你百分百知道這個人很好相處,也不代表他適合公司這個職位。」對方主管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河泉老師,那麼至少請您先告訴我們,如何讓對方現出原形的技巧好嗎?」

為什麼以往求職問不出真實個性?

1.以往求職者的真實個性未必被優先考量

以往的企業,不是不在乎求職者的個性,而是認為相較之下,求職者的真實個性不是老闆在乎的重點。因為大多數的老闆或主管,總是認為求職者配合公司是應該的,不管原來如何,只要進來就應該會聽話,不必太在意原始個性。

但如今卻未必,因為現在的年輕求職者喜歡「做自己」,讓公司的考量有別於以往。

2.求職者會有所隱藏,只拿出最好的一面

由於希望求職的過程順利,每個人都會拿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會拿出「美好的一面」參加求職。求職者為了留下好印象,除了力求好表現以外,更會針對面試官的考題進行準備,準備的越完美,就可能距離真相越遠。

如果想要在短短的數十分鐘內,看出求職者的另一面,以下提供3種做法.

1.開放式互動:在面試過程中加入「情境」

依照文章開頭所說,如果直接問求職者「請問您過去和主管及同事們溝通是否順暢?」答案絕對是肯定的。沒有人會在面試的時候,展現自己可能會被扣分的一面。想要了解求職者「相對真實」的個性,比較好的方式是以辦公室為場景提問。問題盡量避免簡答或單選,盡可能讓求職者用申論題或討論,得到更多的答案。

舉例來說:與其問「請問您過去和主管溝通是否順暢?」不如問下列的題目交錯判斷:

  • 您過去最喜歡的主管類型?
  • 您比較不喜歡被什麼樣的主管帶領?
  • 主管的命令,如果您覺得是不對的,你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回應?
  • 主管如果當眾指責你,但是當場覺得自己沒有錯,您會說什麼?
  • 在辦公室當中,您覺得自己通常是屬於配合者?提問者?還是反對者?

類似上述的情境問題,面試官比較能根據回答,拼湊出面試者的真實個性。提醒大家,提問時千萬記得尊重求職者,如果對方願意說,就讓他暢所欲言;如果對方不願意或者涉及隱私,就必須尊重對方。

2.延續情境的「STAR面試法」

STAR」是行為面試原理的縮寫,指的是Situation(情境)、Task(任務)、Action(行動)和Results(結果)。簡單的說,根據上面的問題,如果求職者回答的是「假如主管的命令沒有道理,我未必會配合。」這時候就應該運用「STAR」問下去:

  • (Situation)請問是什麼樣的工作內容?
  • (Task)主管給了什麼樣的命令?
  • (Action)你做了什麼回應?
  • (Results)後來的結果是什麼?

3.動態面試

前兩者的情境,都屬於靜態面試。許多企業也開始採取動態面試,就是所謂的「SRI面試法」(Simulation情境+ Roleplay動態演練)。做法有3個重點:先列出這個職務需要的特質,設計一個能看得出這些特質的小活動,接著從活動中觀察面試者不自覺流露的行為。這個部分我在之前的文章曾經提過,歡迎大家參考。

結論

企業想了解求職者的完整個性固然合理,但是也別忘了平等對待,也完整的告訴應徵者該了解的公司資訊,才是雙方能合作共事的持久之道。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請點擊:https://bit.ly/3tlcbsM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