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抓了一些時間來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很喜歡的環保行銷案例,也是一樣因為市場主要在美國,所以台灣應該還沒有被推廣到,同時我也想分享這個案例背後有趣的市場窺視。

環保是未來幾乎不可避免的問題,我自己做日常資訊儲備的時候,很喜歡去找環保類型的廣告做參考。尤其動物滅絕、受傷的議題,近幾年尤其被關注。今天就來分享一個我覺得很棒的公益行銷案例。這個案例,不僅成功增進企業在年輕一輩心中的好感度,也連帶推動普世消費者對環境問題投以更多目光,可謂在環境保護議題推動和企業社會責任(CSR)維持上,起了一箭雙鵰的作用。

「瀕危物種」信用卡

相信大家應該都對萬事達卡(Mastercard)不陌生,但凡你有過信用卡,都應該看過這個紅黃交集的圖案。最近萬事達與國際自然保護組織合作推出一項新計劃,發行絕種危機就在旦夕的動物卡面,並以科學家估算該物種可能的絕種時間,作為信用卡到期日。這一串卡面顯示:狐猴、穿山甲等眾多物種的滅絕時間,可能就是這麼幾年間的事了。

除了這樣的卡面呼籲,萬事達也宣佈,用戶每刷一次此系列信用卡,國際環保組織就會獲捐1美元。同時,他們還推出了一個新的徽章,用於識別使用可回收、原料純植物和可分解來源的卡片類型。未來想要環保消費的人,也有實踐理念的選擇了。

卡面的小小徽章,引領品牌搶攻市場

除了這項創意外,大家更應該解讀出大型信用卡公司搶佔環保市場的動機,除了卡片到期日與絕種日期連動,更有趣的是那個自己家頒發的徽章認證。這個不起眼的神來一筆,其實就是一種早期的市場進攻。

我們這麼說吧!根據美國銀行(BofA)最新研究,隨著年齡增長,Z世代(出生於1996年-2016年的群體)將取代千禧世代引領風潮,幫助他們偏愛的產業跑贏大盤,淘汰他們眼中認為落伍的產業或是習慣。由於早年教育有成,這群人特別在意環保,形成消費者驅動的「永續行動主義」(sustainable activism),他們甚至促成了為環保少搭飛機的「飛行之恥」(flight shame)運動。

瞭解這個前提後,你應該不難發現,環保卡片並不只是一個設計這麼簡單。進一步來說,一但市場接受這家企業是「環保認證公司」,公司營造的綠色形象也會深入消費族群的潛意識中。而那個認證標章,也將夾帶這個意識認同的優勢,成為多數消費者判斷「環不環保」的依據。這時候,他們就會成為「環保認證」的金融行業指標和風向球,有權力,也有更大的議價能力去和其他品牌博弈。退一步而言,即便沒有那麼成功讓萬事達與卡片類製造商(這跟金融服務反而有點脫節)擁有更大議價空間,至少也可以透過認證,彰顯出該公司比其他所謂雜牌,更有規範和水準的感受。這就類似許多面膜品牌包裝上的得獎獎牌,形象上有加分作用。

這個創意的看點,遠遠不只設計,還有透過設計帶來的人類反思,以及其背後運用這層主流價值觀,為公司未來鋪的一條隱隱分支。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