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年公布了2050淨零碳排路徑,其中運具電動化是一大核心策略,但台灣目前電動車僅占道路用車不到1%,究竟如何成就這個目標呢?或許歐洲經驗能夠幫上一些忙。

你考慮過買電動車嗎?為什麼最後沒有買呢?除了售價之外,電動車的續航、充電,都是影響車主換購的原因,想要降低這方面的疑慮,就必須仰賴充電配套基礎建設,而台灣在這方面顯然落後於多數先進國家,究竟我們要如何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呢?

歐盟國家的經驗,或許是一個值得借鏡的案例。首先,我們先破除「電車並沒有比較環保」的說法。

換車拚淨零,可行?電動車成功減碳11%

「2021年歐盟國家,由於快速增加的電動車,因此減少了11.3%的二氧化碳排放。」歐洲汽車製造協會主席Eric-Mark Huitema指出,目前歐洲銷售的新車已有37%為油電或純電車,大幅減少了運具碳排量,即使如此他們還是距離目標非常遙遠。

歐盟目標在2035年減少100%運具碳排放,也就是說,所有道路用車都將是零排放車輛,第一階段目標就是在2030年減碳55%。然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就需要卡車、公車、小客車大規模電動化,背後需要的基礎建設則相當驚人。

「到2030年前,歐盟地區需要至少6百萬支公共充電樁,」Huitema表示,具體行動的數字非常容易推算,從現在開始,歐盟每個禮拜要建設1.4萬支充電樁,同時在快速道路上,每100公里,就需要184支充電樁。

回推到台灣的狀況,交通部路政司統計,台灣目標在2040年達成新車銷售100%為電動車,而要達到這個目標,第一階段在2025年前,需要至少6千隻充電樁,此外還需要500支直流電快充樁。

基礎建設先行,或是市場需求先決?

然而,電動車與充電樁之間存在著「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目前全台灣汽車保有量中,純電小客車僅占0.59%,總數為1.8萬輛,按照交通部1支AC充電樁對應10輛電動車比例來算,目前台灣的車樁比例已經達成,自然沒有廠商願意冒險增建更多充電樁。

「交通部目前正在研擬具體行動計畫,初步將會由政府帶頭,在公部門節點上擴充充電樁數量,做到領頭羊效果。」交通部路政司趙晉緯科長表示,為了提升車主換用電動車意願,交通部將全面提升配套措施與基礎建設,同時提供購車及稅賦補助來鼓勵消費者,但不會採用禁售燃油車的方式。

除此之外,歐盟國家有許多城市都劃定「低排放管制區」(Low Emission Zone),並且逐年提升排氣標準,甚至也有零排放通行區,交通部也表示將參考歐盟案例,同時持續加嚴車輛排氣管制標準,來達成減碳目標。

根據國家淨零路徑計畫,交通運具電動化的經費預算,至2030年總計有1683億元,這其中包含了各種補助,實際用來建置充電樁的經費其實也有限,想要達成2025年6千支充電樁的計畫,依然極有挑戰。

目前台灣的電動車基礎建設還在起步階段,歐洲車輛電動化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Electromobility)副總Baertede Brey則指出,這個時候正是最需要長遠眼光規畫的階段。他以荷蘭為例,大部分荷蘭住家都沒有停車位,同時有25%住宅擁有屋頂太陽能設備,因此荷蘭政府規畫了一個巨大的架構,以智能電網為中心,透過統一標準、共享資訊的公用充電樁,結合家戶太陽能發電,加上擁有雙向充電功能的電動車,就可以讓電動車成為平衡太陽能發電巔峰的巨型電池。

從歐洲經驗可知,電動車發展策略不僅是從燃油車轉成電池車,而是包含綠能、智慧電網、都市計畫以及汽車產業的巨大變遷,站在這個關鍵的轉型節點上,台灣是否能夠做出宏觀有遠見的規畫,在達成減碳目標的同時,也完成產業轉型,是未來3年最重要的政策焦點。

延伸閱讀

會有真車嗎?Volkswagen 執行長質疑 Apple Car 的未來

因大規模解僱挨告,馬斯克改口:特斯拉將裁員 3.5%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科技新報」,原文:借鏡歐盟經驗,台灣如何推展電動車基礎建設?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