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週,全台動物醫院陷入一場人人自危的用藥風暴。

一位北部獸醫師透露,「台北好多獸醫診所連夜清掃自家的藥品,收的收、丟的丟,就怕被告。」也有知名動物醫院直接貼出公告,未取得國內藥證的藥物全數暫停使用。

不少生病犬貓一夕沒藥可醫,或必須改用療效不佳但符合法規的過時藥。一位養有老犬,須定期領取慢性病藥品的飼主心急如焚,「原本狗狗吃習慣的藥品,現在不提供了,到底該怎麼辦?」

毛小孩比人小孩多
寵物藥品卻長期無合法來源

這一波寵物醫療藥荒,起因於立委高嘉瑜的一次質詢。

4月27日,她指出,一位飼主陳情,毛小孩在接受化療後引發急性腎衰竭死亡,且發現該獸醫使用的藥品為國內無藥證的水貨。因獸醫違法用藥,此起醫療糾紛,恐導致該獸醫面臨1年至7年有期徒刑。這起質詢在網路上引起風暴,打開了獸醫界「潘朵拉的盒子」。

寵物經濟在全球產值已經上看2600億美元,在台灣,也有近600億產值。

甚至,台灣如今登記在案的「毛小孩」已經比「人小孩」還多。

但,當今台灣,動物醫院使用違法藥物卻是常態,甚至,連一顆抗生素(如治療犬隻常見焦蟲症的Doxycycline)都要非法取得,甚至走私!

「全台灣的獸醫師,每天都在被迫違法!」高雄市獸醫師公會常務理事蕭序諺直言。

台灣因現行制度缺陷,獸醫難以從合法管道進口國外原廠動物藥品;使用國內人類藥品給寵物治療,也處處受限。

獸醫慣性向藥廠違法購藥,與飼主三方,長期「心照不宣」。主管機關農委會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被動執法,裝作這一切沒發生。

直到這起醫療糾紛鬧上新聞版面,獸醫業界頓時人心惶惶。

主責的農委會5月5日緊急召開記者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將重新審視寵物用藥的管道,並承諾放寬此次引發爭議的國外進口動物專用藥品來台程序。

但,這項承諾,卻只能解決現行困境的冰山一角。原因是,台灣在寵物治療上,有高達8成病例須使用人用藥品,而非動物專用藥品。換言之,農委會此次制度放寬,只解決了兩成的問題。

蕭序諺解釋,動物用藥因市場規模不比人類用藥,較少藥廠願意投注心力取得藥證,因此選擇少。不只在台灣,全球的獸醫師都會取用人藥,再依照物種及個體差異,重新調劑後,用來治療寵物。

人用、動物用藥不同主管機關,台灣獸醫成夾心餅

台灣
政策:人用藥品歸衛福部管、動物用藥歸農委會管
獸醫使用藥品規範:獸醫不得向藥商購買部分人用藥物,只能於網路或私下從藥廠、藥師違法取得

美國
政策:人用、動物用藥統一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管理
獸醫使用藥品規範:醫師可向藥商購買或自行開立非負面表列禁藥。管制性藥品則須持美國緝毒局執照者才可使用

丹麥
政策:人用、動物用藥統一由丹麥醫藥署管理
獸醫使用藥品規範:獸醫師只能購買維生素等非處方藥,其餘要經由藥局配送。為簡化藥品取得,獸醫可取得來自藥局的藥品庫存,不必頻繁申請

香港
政策:人用、動物用藥統一由香港衛生署管理
獸醫使用藥品規範:獸醫師可購買非負面表列的人用藥物;海外動物藥品,只要簡易申報,即可向國外原廠購入

整理:章凱閎


現行合法藥三缺失:
名單太少、太舊、太嚴格

弔詭的是,台灣因《藥事法》規定,獸醫診所並非一般醫療機構,獸醫不能向藥商購買人類用藥。目前,只有農委會2014年公布的「暫行替代藥品」名冊上近600種人用藥品,可直接用於寵物治療。

但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譚大倫指出,此名冊上,連最基本的人用抗生素都沒有,初估8成用於寵物醫療的人用藥品中,逾3成有違法疑慮。「600種聽起來很多,但實情是掛一漏萬。」原野動物專科醫院院長陳凌批評,農委會「暫行替代藥品」,至少有3項缺失。

一是「太少」,近600種藥品有止痛、麻醉等,卻沒有常用的抗生素。二為「太舊」,台灣每年都有數百種藥品上市,政府更新藥品名冊的效率,不可能跟上醫藥產業革新速度。三是「太嚴」,列入名冊條件之一,是不能有成分相同、具有動物藥證的藥品。但,不少具動物藥證的藥品,是用於豬、牛等大體型經濟動物,比起人用藥品,更難適用小型犬貓或特殊寵物。

陳凌說,名冊有局限性,這也是為何歐美國家大多以「負面列表」規範治療寵物用的人用藥品,「也就是說,它不規定你什麼能用,只規定你什麼不能用。」

改負面列表可解決
卻因兩疑慮不放行人用藥

獸醫師團體多年來倡議放寬使用人用藥品,且把名冊改為「負面列表」,官方卻始終不願放行,背後有兩大原因。

一是藥師團體主張,人的醫療體系有醫藥分業制度,醫師開設處方、藥師控管藥品,但獸醫無此制度。且台灣有6成獸醫診所為一人診所,不只人力不足,也沒有電子化,不少仍是手寫病歷表,可能形成藥物控管的漏洞。

二是公衛團體認為,管制藥品若濫用於動物治療,可能加速具抗藥性的超級細菌產生,提高人類社會的風險。

各方爭辯不休,為此,農委會去年架設「寵物緊急需用人藥治療平臺」,假使遇上生命危險案例,獸醫可申請緊急用藥。但陳凌指出,該平台從申請到送達至少3天以上,業界戲稱是「最不緊急的緊急平台」。

防檢局副局長徐榮彬也坦言,平台架設滿一年,全年申請案件只有兩例。這證明了,緊要關頭時,多數獸醫寧可甘冒違法風險替毛小孩治療。

但,就算獸醫有管道取得藥品,也因使用量少、管道不明,藥價相對提高,這些成本最終會轉嫁到飼主身上。甚至,可能造成憾事。新北市一間大型私立動物醫院獸醫師無奈的說,有飼主為了救助寵物,網路下單或在藥局買藥,「一款人用消炎藥,狗或許可以吃,但在貓身上可能就導致溶血爆肝。」

比對國外經驗,或許會發現,問題癥結點,在於權力與責任的平衡。

亂象浮現近10年,3成寵物用藥爭議仍未解

2013年:國內動物用藥出現大批偽藥》獸醫使用人藥爭議浮出水面,藥商不敢賣藥給動物醫院,導致寵物無藥可用
2014年:農委會首提「暫行替代品項」》明訂近600項人用藥品供獸醫師用於寵物治療
2018年:推人用藥品管理辦法草案》盼納管獸醫師使用人用藥品,但藥師公會全聯會主張此案牴觸「藥事法」,不應實施
2019年:食藥署研擬開放獸醫、藥師雙軌開藥》多數藥師不具備寵物藥品的調劑職能,無法實行
2021年:「寵物緊急需用人藥治療平臺」上路》供獸醫申請「暫行替代品項」外的人用藥品,但因曠日費時,使用率低
2022年:獸醫違法進口海外動物藥品遭疑》立委高嘉瑜質詢,再度引發各界獸醫師用藥爭議

整理:章凱閎


借鏡美國:統一管理機關、
建立獸醫權責規範制度

其實,綜觀歐美、日本、澳洲等國制度,主流大多採「負面列表」明列禁藥名單,並賦予獸醫師購買、使用及調劑人用藥的權利。只有少數,如畜牧業發達的丹麥,處方藥須透過藥局配送。

以美國為例,根據其1994年公布的動物用藥說明法案,不同於台灣,人用藥品歸衛福部、動物藥品歸農委會,「人用」與「非人用」統一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管理。至於管制藥品,如嗎啡,則不論醫師或獸醫師,都要持有美國緝毒局(DEA)核發的執照才能使用。

旅美執業10年的獸醫師何心瑜解釋,該國的觀點是「藥物就是藥物」,只是用在人身上,歸醫師與藥師的權責;用在動物,則歸獸醫師。

也因此,在美國,儘管飼主可透過獸醫院、藥局、網路藥房購買寵物的藥品,但所有管道都須持有獸醫的處方箋,劑量也是獸醫師的權責。

但何心瑜也說,獸醫的權利越大,責任也越重,假使獸醫院或診所發生違法用藥事件,獸醫師可能會遭吊銷執照。相較之下,台灣獸醫師被檢舉違法使用人用藥物,大多罰款了事。

目前台灣獸醫界也希望爭取開藥、給予人類用藥的權利,認為這是最可行的解方。

但,要促使改變,譚大倫認為,獸醫業界也該以身作則,例如藥品流向,不單是寵物病例全面電子化,藥品的進貨、銷貨、存貨也應建立自我管理系統,透過數位軟體來彌補現行人力的不足;因唯有自律,制度鬆綁才不至受濫用。

一場沉痾近10年的爭議,背後有市場經濟、專業角力、法規限制等難解命題。但在這個毛孩比人孩要多的時代,或許該回到事情本質思考:怎麼做,才能讓寵物的生命被善待?並讓權與責相稱,才能直面、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