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的供電狀況引發熱議,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在48小時之內為此從請辭到接受慰留,還召開記者會向外界闡述自己的心情,也強調不管是去或留,理由同樣是「為台電負責」。

當企業、組織或公眾人物面對重要事件或危機事件時,經常透過發聲明來傳達態度。一般的聲明稿都是簡單扼要,列出1、2、3點,用字遣詞盡可能力求中性、避免情緒性的用詞。立場說清楚就好,寫多了反而容易出錯,但這常常讓聲明看起來過度冷靜,看不出當事人(單位)的任何情緒。

王耀庭的聲明稿恰恰相反。他在這篇「千字文」中,娓娓道來自己在台電工作36年,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說明自己為什麼想辭職?又為什麼決定留下來?談到酸民,他說自己「無所畏懼」;但很厭惡「台電被當成政治鬥爭的工具」。

王耀庭也花了很長的篇幅,試圖澄清外界的誤解,認為專業的電力議題不該被簡化。這段內容,基本上是在幫台電的同仁講話,強調台電不如外界部份人士講的那麼糟,台灣不是真的那麼缺電。

王耀庭文情並茂的聲明,幫台電加幾分?

就文字論文字,王耀庭的聲明稿是一篇文情並茂,有故事、有論點、有數據的聲明;不過從危機處理及口語表達的角度分析,我看完這篇聲明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這段文字恐怕只能打動王總經理的同溫層」。

我指的同溫層,是包括認同他論點的員工、政府高層及部會首長,以及認同他論點的一般民眾。

為什麼要特別強調「認同他的論點」這幾個字?這應該是現今台灣特殊政治社會環境下的悲哀!台灣社會經過二十多年的撕裂,已經演化成「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特殊文化環境。

即使是面對專業議題、即使是專業人士說的話,受眾看到文字的第一步,還是會先從專家表達的內容尋找蛛絲馬跡,幫他貼上某種標籤(尤其是紅藍白綠立場),然後支持或否定他的一切表述。

這種狀況造成的結果,就是專業無法真正被討論,專業之間也無法對話,無法真正用專業說服人,因為不信者恆不信。

以王耀庭的聲明來說,有心人只要抓他其中一句,「在某些人心中的正確能源政策,就是多用一點核電」,就可以幫他貼上一個立場標籤(他口中的這些「有心人」就會嗤之以鼻:多用一點核電不正確嗎?)

這些「有心人們」接下來對王耀庭的所有言論,就「看不下去、一概否決」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會認為,王耀庭的聲明,只能讓同溫層看得很爽,卻完全難以打入異溫層世界的主要關鍵。

打破同溫層的聲明該怎麼做?

如果王耀庭希望自己的聲明能更反映台電員工心聲,能讓更多人知道台電同仁是多麼努力在為全台灣供電努力,他在字裡行間,就應該更避免「被發現」像前述語句這種會「暴露個人立場」的文字(不見得是政治立場,但至少代表著對於能源使用的立場;偏偏能源使用的立場,相當程度跟政治立場是掛鉤的)。

也許有人會說,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這樣綁手綁腳並不公平;這樣講的確有道理,但我們也要思考,今天發這一篇聲明稿的目的是什麼?是要讓自己一吐怨氣?讓同溫層開心?還是希望爭取最大多數人的理解?

答案如果是「爭取最大多數人的理解」,那麼思考怎麼樣的表達策略跟文字運用,最能打動異溫層,才是應該要做的事情吧?

既然我們現階段無法改變台灣社會「立場凌駕專業」的對立氛圍,那麼在討論專業議題時,就應避免暴露自身立場,干擾對專業的討論,這是我們應要盡可能夠做到的。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