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與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今天宣布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學者認為這顯示台灣地位大躍升,美國正式將台灣當成如日本、歐盟一般的重要經貿夥伴。新倡議是「迷你IPEF」概念,重要性遠大於協助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

畢昂奇(Sarah Bianchi)今天晚間與鄧振中舉行視訊會議,雙方發起「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探索深化經貿關係的具體途徑並以共同價值觀為基礎推進貿易優先項目,促進創新,為台美勞工與企業帶來包容性經濟成長。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依據台美倡議內容,可切分成3種類型,第一,觸及台美雙邊問題,例如農業;第二,具「迷你IPEF」概念,代表美國決定將印太區域戰略重點放入台美雙邊推動;第三,涵蓋多邊意義,例如WTO改革、產業補貼等議題。

李淳指出,這3個類型是美國目前在雙邊、印太區域、全球多邊貿易推動主軸,也是美國前幾週和歐盟開會重點,反映美國現在已將台灣當成如日本、歐盟一般的重要經貿夥伴,「和其他友邦談什麼,也跟台灣談什麼」,是以往不可能發生的事。

外界關注台灣無法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首輪名單,李淳表示,透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至少可讓台灣了解美國在印太經濟架構討論議題範疇,包含美國的期待與困難,台灣應如何幫助等;同時也代表台灣未來要參加IPEF已做足準備,「不是陌生人」。

但他強調,新倡議的重要性遠超過台灣能否加入IPEF,從美國決定將與歐盟談論議題也和台灣討論可發現,「我們的重要性比以前大很多」;若只在乎新倡議是否有助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其實「有點太小看了」。

至於同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所主導的台美21世紀新倡議和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的差異,李淳表示,TIFA主要在解決雙方貿易、投資障礙,例如豬肉殘留值標準、金融投資限制過多等議題,偏向細節、技術性問題討論,但並無法以此了解美國政策的全面性與其在全球、印太推動重點。相反地,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討論議題非常廣泛,與TIFA層次完全不一樣。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一次會議將在6月稍晚在華府舉行,雙方盼在貿易便利化、監管實踐、農業、反腐敗、支持中小企業貿易、利用數位貿易好處、促進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支持環境與氣候行動與標準、國有企業與非市場政策與做法等領域,達成高標準承諾與具有經濟意義成果。

李淳認為,目前看來討論範圍會包含由USTR在IPEF架構下主導的勞工標準、數位經濟、環境與氣候變遷等議題,但未必是建立新規則,也許偏向資訊交流,例如目前的物流之亂,可透過交流,先釐清是否真面臨物流瓶頸或隱含人為因素。

責任編輯:施怡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