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無事週末,我卻反而為了自己的閒散而感到抱歉,你也是與我一樣「不讓自己閒下來」的個性嗎?

10月底,正職工作剛結束一個大型專案,同時間我也終於交出人生第一本書的初稿。為了完成這份書稿,自今年8月起每到假日,我總是一早認份開啟寫作的行程,從白天敲筆電到傍晚。每一次完稿,就有一種腦袋耗竭的無力感,維持近3個月行程滿檔(平日忙正職、假日寫書稿),家庭經營被我推遲、該追的戲劇清單累積,整個人活在自己的世界,最終在10月底交出初稿。然而,預期的滿足及釋然並沒有發生,反而是一種被掏空的感覺,足足持續了近2週,就只有一種:我什麼事情都不想做的狀態。

閒不下來vs.不讓自己閒下來

一般來說,人在完成一件大事,工作或生活取得某一個里程碑後,想要休息是再正常不過的需求。可是,我卻顧不上休息,甚至也沒想過要休息,逕自找出版界的友人密集討論年底書籍上市行銷規劃,工作上也答應了下一個專案的前置規劃,順手還跟專欄編輯報了幾個文章大綱,還有報名數堂的音頻或線上課程。

持續鞭策自己,維持高度自律、一刻不得清閒的日常,看似積極進取、充滿生產力,然而,2週還沒過完,我就開始發現自己身心狀態出現一些麻煩。我開始對生活中大部分事物提不起勁,對親友同事的問候或提問感到不耐煩,抑或是身體大小病痛不斷,整個身心狀態急轉直下,甚至到了出現些微憂鬱的跡象。不知道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是不是跟我有類似的經驗?或許,你跟現在的我一樣「過度勉強」自己了。

你是「閒不下來」,還是「不讓自己閒下來」的那種人呢?這2個類型乍看之下沒兩樣,但其實差很大。閒不下來的人,可能是天性習慣透過活動思考或感受生命流動,所以一刻不得閒;然而,「不讓自己閒下來」的人,他本身不見得意識到自己有多拚,或是當下身心狀態極需休息,但是腦袋裡卻有一種不得不努力、應該繼續為自己的事業、生活多做一些什麼的使命感,驅使著他連正常的休息時間都拚命努力。

用減法過生活,用加法看自己

若你天生是閒不下來的人,能從行動中獲取能量不斷前進,那麼這篇文章的內容,對你的幫助可能不大。但若是你和我一樣,見不得自己閒下來,特別會在「無生產力」的日子後,感到滿滿的罪惡感,甚至想要為逝去且「被虛擲的時光」道歉的人,我想跟你分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為近期出版翻譯書《原子時間》的推薦序裡分享他個人過好生活的心法:「用減法過生活,用加法看自己」。

「減法過生活」主要著重於生活斷捨離,不過度滿足於物欲,足夠過日子就好;而「加法看自己」,就是強調為自己的每一個當下喝采,不必達到多偉大的成就,只要有稍稍為自己的理想生活做出一些小事。舉例來說,像我看了幾頁書,又懂了一些東西;熱了雞湯,跟家人好好吃了一頓飯;又或者是,讓過度焦慮而失眠的自己,好好的補眠,所有的一切看似沒有生產力,但「閒下來」能讓我從前段時間緊湊、甚至繃得緊緊的生活,勻出可喘息的空白。行程慢下來,心裡所珍視事物才會浮現、人才能健康安泰,活出理想的日子。

安於閒散,是一種能力

腦科學裡面特別重視「無聊」的時光,人一旦有機會放空漫想,許多劃時代的寶貴創意或難題的解答都能從中迸發。阿米特別想對包含我在內,習慣「過度努力」與「不讓自己閒下來」的讀者們說:安於閒散,是一種需要刻意練習的能力。

因為忙碌,會讓自己有種認真生活的踏實感,甚至還能合情合理迴避不想面對的日常小事,但不得閒的前提是你能承擔;若你意外發現,即便身心疲憊不已,你還是從內心感到不得空閒,先別因為沒能放過自己而感到難受,真的沒有關係。千萬不要因為沒有放緩腳步,而感到不好意思,因為你在忙著認識自己,那才是最重要的事。

閒散度日乍看毫無貢獻也無所謂,我們本身的存在已十足美好,唯獨需要刻意練習的是,以另一種緩慢的步調、有別於往日的視角重新看待生活點滴,找出日常的小幸福,不吝給自己加分,再為彼此那小小的前進一道喝采吧!祝好。

*本文獲《Amigo阿米果的人生攻略@自學派對》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鍾守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