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公司的創辦人要進行第一輪募資時,往往會面臨兩個「困難」選擇:創投、私募股權基金。之所以困難,是因為這兩者是專業投資者,他們會花許多時間仔細研究不同的新創,非常嚴謹地進行盡職調查,整個過程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相較於這些專業機構,從天使投資人籌集資金更為容易。由於天使投資人是個人,通常不會有專業的管理團隊查看公司財務狀況,不用花上把月的時間檢查法律文件,也不會提出無止盡的問題。整個投資過程,看來更容易、也更短。

「天使們」通常是已經很了解創辦人或創始團隊的人,很可能是創辦團隊的家人或朋友。他們喜歡創辦團隊,通常只是抱著想支持的念頭,用個人額外的資金投入支持。正是因為要說服2、3個天使投資人,通常很快、很容易,所以對首次創業的團隊來說,在沒有專業投資基金的情況下完成第一輪融資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

表面上看,最終結果一樣:募資完成了,公司及時收到了急需的資本投入,大家都很高興。但若是創業者本身經驗較少,天使投資人也沒有多想,這看似順利的融資,則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年之間(特別是當公司進入第二輪、第三輪融資時),帶來嚴重的問題。

投資人「慷慨解囊」,會是壞事?

專業投資者會根據大量的盡職調查資料,對公司估值。他們可能會檢查其他類似公司的估值,確保公司的估值合理;他們會做非常仔細的財務預測和現金流分析,確保從財務角度看估值合理;他們也會制定未來5年的收入或獲利預測,並根據業界平均收入或獲利倍數進行估值,確保最終同意的估值符合業界標準。

因此,當專業投資者並未加入募資,整輪募資都是由慷慨的天使投資人、家人、朋友組成,公司估值很可能就只是雙方的協議,沒有合乎邏輯的理由。如果投資人更慷慨一點,有時甚至會要求創辦人或創始團隊給一個他們認為理想的估值目標,然後乾脆地接受。

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但任何專業的投資人,聽到這裡都會立即皺起眉頭。

更合理,卻更低的估值

通常,當公司的上一輪募資是以這種方式完成時,最終估值會比正常情況高得多。這不只會讓未來的投資者難以接受,也會為公司訂下不切實際的期望,讓公司經營者錯以為自己擁有更高的價值。接下來的結果可想而知,投資者會質疑首輪估值,未來的投資更加難以跟上,嚴重影響未來募資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讓專業投資者參與每一輪募資,會是非常有幫助的事。雖然招募專業投資者會需要更多時間、心力,但他們所做的盡職調查流程都能成為將來的記錄,未來的每一輪募資都將因此更有說服力。

如果沒有,那最糟糕的結果就是投資人猶豫或乾脆拒絕交易,或者為了吸引下一輪的投資者,不得不接受更合理(更低)的估值,從而稀釋且犧牲了第一輪天使投資人慷慨給予的股份和持股比例。這也可能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對話,也可能影響公司營運。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鍾守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