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的人,跟只做產品的人,有何不同?那一天,我從研華創辦人劉克振身上看到了差異。

在林口的研華智能園區,面對近二十位商周Cooper接班梯隊的輪番提問,每一題,他不是從研華角度自說自話,而是設身處地從商周人的角度、以商周的生意模式來回答,間接帶出研華的轉型之道。以下分享幾個片段。

一、為什麼研華現在要從產品掛帥轉成市場掛帥?他說,產品掛帥的公司,賺不了大錢,發展有限。

一個企業要做品牌,最後一定要市場掛帥,因為市場在哪裡,知識就在哪裡。你每天在市場裡混,就會一直發現新的需求;如果你只懂得做產品,你的單價低,做不深,也生不出新東西,會遇到瓶頸。所以我們現在要轉成sector driven(市場驅動)。

以商周為例,你們的對象應該是商務人士,那商務人士最有錢啊,你只賺一本雜誌九十九塊,太少了,你為什麼不賺一個商務人士每個月兩萬呢?如果以商務人士為客群,客群還可以再切割成CEO、中階主管、上班族,往下挖就有許多需求,成為新產品的支撐。

二、為什麼要用十年、五十多億,蓋一萬多坪智能園區?他說,做品牌的人,空談沒有用,要常辦活動,尤其跟顧客和夥伴一起辦活動。這個園區就是為了辦活動蓋的,為了給客戶沉浸式的體驗,向全世界夥伴展示研華的solution。

我建議商周多辦活動,因為辦活動可以找到對的人,把他們聚在一起,把價值鏈串聯起來。活動會改變人的想法。在活動裡,他會被感動。你跟他溝通、吃飯、聊天互動,很用心的辦活動就會得到回饋,像我年紀這麼大,別人不管活動的細節,但我一定管,管幾點幾分吃飯,吃什麼。

三、比對研華現有五十個產品利潤中心,他建議,商周太少利潤中心,賺錢的引擎不夠多,因為你要複製什麼東西,就把它變成利潤中心,再來擴大它。

四、談到成長策略,他說,商周可以進入顧問業,這是你們擅長的。以你們的品牌強度,只要你把攤子擺出來,說出一個偉大、膽大包天的願景,人、資源就會靠過來,不用怕。

這是一場貨真價實的「交流」,而不是單方向的「參訪」,雙方華山論劍有來有往,整個行程嚴重超時,但夥伴們事後個個大呼過癮。一場面對面的沉浸式體驗,讓大家從此愛上研華這個品牌。

對比多數電子代工業的規模思維,為什麼研華可以做高毛利的客製化2B生意,賺品牌的錢?

劉克振身上這種極度市場導向、客戶中心思維的品牌DNA,是唯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