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追尋這一季的純淨白花,我們順著屏鵝公路一路向南,在車城鄉左轉進入199號縣道,來到屏東縣牡丹鄉東源部落,它是恆春半島東側很重要的濕地,當地排灣族稱這裡的水上草原為「Pudung」,指的是「角落、邊緣地帶」之意,早期是當地族人認知的部落禁忌之地,因為地底下有伏流水的關係,此區域有大量濕地植物,在沼澤泥地裡盤根錯節生長,形成特殊的地景。

目前這區域的水上草原與東源森林遊樂區,都屬於東源濕地範圍,且被登錄為國家級重要溼地,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可說是難得一見的濕地生態區。每年6月開始,野薑花陸續開花,除了空氣中瀰漫的清新花香,還能見到百花齊放的盛況,近十年來,牡丹鄉公所更是積極舉辦「野薑花季」,結合在地生態、排灣文化,欲透過活動讓旅人更加認識東源部落。

回想小時候與野薑花的初相見,花朵的模樣就像是一隻純白的蝴蝶在綠葉間飛舞著,這回造訪水上草原,時間來得早些,雖然野薑花並未全面盛開,但是那清香依舊飄散在空氣中,迷人極了。在地人邱琼如告訴我:「季節不對啊!不然,我們過了石門村後,把車窗搖下來,就能聞到野薑花的清香,在這裡待上幾個小時,回到城市身上彷彿噴了香水般,香氣久久不散。」

每年七月登場的野薑花季,是屏東牡丹鄉東源村最重要的大事 :高大鈞

哭泣湖畔,沉浸芬多精洗禮

東源森林遊樂區位於牡丹鄉東源村北方,占地面積約十二公頃,擁有美麗的哭泣湖(編按:原名「東源湖」,因排灣族語的水流聚集發音「Kutji」與哭泣相似而改名),還有陸地上高聳入空的桃花心木森林,而濕地區則有水社柳、野生荸薺、野薑花等,景色宜人,與人群聚集的市區距離頗遠,很適合現階段想要出門透透氣的人,不妨來此享受一趟芬多精的洗禮。

這裡原住民屬排灣族,是日治時期由獅子鄉枋山溪上游的排灣族部落族群移居而來,沿用麻里巴(Maljipa)的名稱,當時隸屬牡丹村,所以又稱為新牡丹社,民國四十五年行政區域獨立為東源村。

這裡的傳統服飾多用紅色、黑色,傳統上排灣族的服飾僅有黑色,紅色是受到同樣居住在恆春半島的阿美族影響,雙方多年的交流互動,便讓鮮豔的紅色出現在南排灣族的傳統服飾上。

受惠於濕地的天然環境,日治時期至今,在地居民即是以種稻為生,當地排灣族長老古英勇說:「當時主要是種蓬萊米、在來米、圓糯米等品種,根據長輩的說法,收割的稻穀連同稻梗,一同送到日本,進貢給天皇。但是現在部落中青年人口外流嚴重,像我這樣的老人已沒有力氣,也沒人願意繼續種稻,目前已經沒有人種稻了。」

哭泣湖畔的桃花心木林,也是當地很重要的自然景觀 :高大鈞

野薑芬芳,滿足色香味享受

居住在此的排灣族人,對於隨處可見的野薑花除了全株食用外,也大量運用在生活上,長老古英勇說:「野薑根莖是族裡從小就用來去瘀化血的好東西,小時候我跟人打架瘀血了,爸爸就去挖一塊野薑根莖,包進乾淨的布裡敲碎,然後在瘀血的地方來回塗抹,第二天瘀血就消散了。我不知道有沒有科學依據,但是部落裡大家都是這樣用的,我也會用在我兒子、孫子身上,很好用。」這個用法屬民間偏方,屬於牡丹鄉的地方小秘方。

夏季恣意綻放的野薑花,當地人也充分利用,開過的野薑花,可單獨泡茶或是加入木瓜葉、甜菊葉、鳳梨等,做成複方花草茶,甚至用來煮湯都適合,主要是要取野薑花的香氣。而野薑葉裡也能包入三層肉、菜脯、紅藜、長糯米、椴木香菇等,淡雅的香氣沁入米飯之中,滿口都是馨香滋味。

在一片白色花海中,啜飲一口芬芳,滿足視覺、味覺與嗅覺的三重享受。

野薑花屬全株可食植物,「馨香森林」掌廚的排灣女子葉金秀將花根、莖梗、野薑根莖等,搭配冬蟲夏草、紅棗、枸杞與部落裡的土雞煮成湯,口味清爽卻有迷人香氣。恆春半島特色食材:雨來菇,據說雨後的草地上就能隨手摘採,並以大火快炒保留脆度,最是爽口。

GPS定位:22°12' 08 北、120°51' 14 東
基於安全考量、尊重原民習俗及私有土地權益,需事先向牡丹鄉公所農業觀光課(08-883-1223)或東源導覽解說隊(0905-232-199)申請導覽解說(需付費,每團約2,500元,人數限制1到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