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主持人簡介

中華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助理教授翁千惠,專長為產品設計、創意思考與文創商品開發。翁老師表示,很幸運能與一群關注在地文化的熱情夥伴並行,挖掘工藝職人們的深厚底蘊,並注入年輕學子的創新能量,相互迸發出美麗的創生火花。

四大面向呈現

社區發展:傳統製香轉成香氣產業
帶動產業:協助地方工藝魂再起
解決場域問題:喚醒金紙文化與老工藝
學生後續影響:學生駐村、提高社區認同 

早在民國106年起,翁千惠老師就以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進入新竹縣新埔鎮進行一系列的老店踏查與創新設計。在計畫結束後,她於108年再次以農村實踐校園共創計畫深入當地,並進一步反思,希望以設計為當地產業帶來更實質的意義。歷經三年耕耘,共創計畫從新竹縣走到苗栗縣,不僅成功協助社區擦亮自身光芒,同時再造工藝創生小鎮。

從香舖到社區,香氣產業無限延伸

老店願意嘗試轉型與再生,讓共創計畫在社區漫出一圈圈漣漪,形成一連串擴散效應。

早在USR計畫進入新埔鎮時,翁老師就接觸到新埔里的里長林達鴻,同時也是德興香舖的老闆,在得知老店面臨傳統產業式微的問題後,老師提出一些嶄新的想法與共創計畫,想不到老店竟欣喜接受,且願意嘗試轉型與再生,讓校園與社區產生了連結的契機。當時,為了讓老店新生,林老闆已開始製作手工「造型香包」,成為一款散發傳統香氣的伴手禮。中華大學師生團隊加入後,首要之務就是要改善香包造型,讓它與時俱進。

「改善包裝與造型,就能協助老店轉型嗎?」「我們參與計畫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在內心反覆答辯後,翁老師決定以老店為引擎,串聯整個清水社區。師生開始展開調查,認識當地的植物,如艾草、柑橘等,並向社區推廣種植香草植物,與社區一起調配新埔專屬香氣,像是可驅蚊、安神的生活薰香。

除此之外,學生也拍攝植物染的影片,設計DIY體驗課程;團隊更找到深居在新埔鎮犁頭山上的知名版畫工藝家朱錦城老師,結合版畫與製香產品,展開一系列的商品包裝設計,成功在一個商品中,同時推廣兩項珍貴的傳統工藝。

看似小小的共創計畫,其實在翁老師的心中,藏著大目標!她希望透過香氣產業的串聯,可以讓清水社區種植大量的香氣植物,作為製作香粉的添加原料,晉身為產業供應鏈的一環;更希望當地的書店與特色小店也能販售植物染製成的染布商品,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此外,師生也進入清水國小,教導小學生植物染與香包製作,同時將此教案傳承,供清水國小納入正式課程。翁老師說:「希望能產生一個擴散效應,從香舖、大學生、社區到小學生,從製香到香包到植物染,使得傳統技藝更接地氣,更加生活化。」

新埔鎮香舖興衰

新埔鎮舊稱「吧哩嘓」,過去擁有極高密度的宗廟與古蹟,因此,新埔鎮中正路一帶的市街,開立了許多傳統老店,像是香舖、餅舖、粄條店等。而當地的「德興香舖」更是新竹縣最大的製香工廠,早年一天可售出2000斤以上的香。隨著大陸香削價競爭,使當地產量逐年減少,老香舖也面臨轉型的挑戰與契機。

從金紙到體驗活動,吸引觀光人潮

深入報導金紙文化,進一步傳播在地文史與風情,完整規劃DIY體驗行程,為老產業注入活力與趣味。

109年,共創計畫來到苗栗竹南鎮。翁老師回憶,這個計畫的起源,來自她童年的經驗,成長於臺南的翁老師,幼時家裡會做一些家庭手工,像是糊金紙。後來在一次工藝展覽中,踏足竹南中港的陳家古厝,透過導覽,她了解到竹南豐厚的金紙文化,「當下就很想深入這個逐漸沒落的產業,很高興能再次與水保局合作,透過文化與設計切入,貢獻一點點的力量。」

翁老師自嘲,在過往的想法中,工業產品無疑是農村殺手,而自己身為工業設計系的老師,如何不帶來破壞、如何將設計導入地方,成為最大的挑戰。因此,翁老師擺脫課程,改採招募方式,以「工藝研習」為名,號召有興趣的學生學生加入團隊,「我相信透過高度的參與意願,更能看見作品的靈魂!」此時,翁老師也結識「中山168」這個串聯在地文化與職人工藝的平台,經雙方合作,計畫獲得國立臺灣工藝研發中心的實驗徵選,讓學生得以實習兩個月,為共創計畫得到加值機會。

兩個月的時間,學生們與僅存的數家金紙業進行深入交談,並將訪談付梓,成為《竹南人文季刊-山海集》秋季刊物的主題。此外,師生更發揮創意,規劃一系列參觀金紙行、了解製程到金紙DIY,藉由體驗活動,為老產業注入活力與趣味,不僅帶來旅遊人潮,也增加在地就業機會。此外,團隊更投身公益,為家扶中心與蘆竹湳夏令營的小朋友規劃營隊課程,引領下個世代認識中港傳統文化,深植在地認識與認同。

竹南—金紙的故鄉

說起臺灣金紙,不得不提有「地下錢莊」之稱的竹南鎮(舊名中港仔)。早在民國20年,當地已有47家製造金銀紙工廠,到了民國40年,工廠更達200家,就連家庭主婦、小孩也會幫忙手工褙紙。隨著大陸金紙入臺,廠商以機械化生產,加上環保意識抬頭,不少寺廟停燒紙錢,導致臺灣金紙文化逐漸式微。

竹南小鎮臥虎藏龍,三大技藝神復甦

學生們將竹雕技法有系統地整理成詳盡的工藝筆記,協助老鎮翻轉,開創社區新商機。

在全力投入竹南中港古厝與「中山168」的實習過程中,最讓師生難以忘懷的,就是遇上國寶級的職人、有「竹南三劍客」之稱的竹編師傅楊禮坤、竹雕師傅陳寶通與木工模具師傅鄭輝煌。翁老師形容:「老師傅的手藝讓學生們大開眼界,像是鄭師傅以木作製造出兩米高的鋼彈戰士,就讓學生讚嘆,直呼機器根本比不上師傅的好手藝!」

竹雕師傅陳寶通與竹編師傅楊禮坤也進一步指導學生竹雕技法,從認識竹類,到削皮、剖竹,分片、定寬⋯⋯到各種編織技法,學生們將過程有系統地整理成詳盡的工藝筆記,讓師傅們的知識與技法得以被記錄,同時也提供社區做進一步的推廣。

回首這一年,團隊參與在地職人工藝研習課程超過64小時,陸續舉辦或協辦四場營隊活動與手作課程、協助「中山168」推廣八場以上的文化活動等,持續陪伴老鎮翻轉,創造新商機。


兩代能量匯集,打亮傳統技藝之光

學生進入農村後,讓老師傅產生信心,相信自己的技藝是有價值的,也激盪出更多想法!

苗栗縣在地推廣協會的張海翎表示,共創計畫為社區帶來很多幫助。「傳統技藝有其難度,年輕人大多不想學,但是這群學生進入後,讓老師傅產生了信心,相信自己的技藝是有價值的,也激盪出更多想法!」而手工金紙面臨消逝危機,機械化生產也大幅降低金紙品質,藉由學生的記錄,對金紙文化的推廣很有幫助,「共創計畫設計出的體驗行程,現在已落地實行,這也刺激社區思考如何延續與深化。」

三年共創計畫下來,翁老師感性地說:「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兩個世代的能量匯集!學生們不是來參觀,而是扎扎實實地進入地方,由兩個世代一起造就出有形的商品,也將無形的技藝傳承下來,這讓我很感動。」兩代情誼在技藝中流轉,無疑的,也點燃了地方創生的新動能。

社區代表

打造苗栗小松菸,共創計畫深入「中山168」

共創計畫產生了雙向的流動,有老師的支持,學生的加入,讓基地更有力量與產值。

談起與翁千惠老師的結緣,「中山168」青年創業基地的負責人之一莊雅婷(Tina)笑著說:「我覺得是我把老師召喚來的!」

前身是臺鐵竹南站舊倉庫的「中山168」,過去因結構問題,一度無法改造、承租,所幸徐嘉明與莊雅婷夫妻傳承家中鐘錶事業,他們不僅要將傳統工藝轉型文創,更致力發揚在地傳統工藝,終於在縣府的協助下完成夢想。

「中山168」挖掘許多在地優秀職人,這樣的理念也吸引到中華大學的共創團隊。學生來此工作實習,提供自身的時間與產能;而基地也為學生找來國寶級職人與國際知名設計師為之上課,「設計是從無到有的催生,是從有、到改進、到優化的演變,必須經歷很長的過程,透過老師傅與設計師無私的傳授、與學生擦出創意的火花,我覺得是很棒的實驗。」

「過去常覺得『中山168』在孤軍奮鬥,但是有千惠老師的支持,有學生的加入,我覺得社區更有力量、更有產值了,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永續』的可能。」莊雅婷形容,在地老師傅長期一個人工作,如今可以和大學生玩手作,看到學生們嘖嘖稱奇,這讓老師傅很開心,完全不藏私地託出一身好手藝。

「過去,老師傅都在做別人的東西,如今,在教學相長過程中,老師傅開始萌生自己的想法,想做出表現自己的作品,」她形容,共創計畫產生了雙向的流動,學生有滿滿的收穫,社區也得到反思的機會。未來,這個有苗栗小松菸之稱的「中山168」,將不只是個辦公室、網路賣家、設計公司、空間提供者、解憂鐘錶店,更將成為結合藝術與展覽的場域,全力為苗栗打造出一個適合移居的文化基地。

學生代表

農村子弟許庭恩,愛上竹藝手作世界

同學們將竹編創意商品放上「創業實戰平台」進行募資,同時也繼續研發竹編DIY材料包與童玩商品。

109年,配合學校的實習課程,大三的許庭恩加入共創計畫,「我來自嘉義大林,家鄉是農村,父母也是務農,所以來到竹南社區時,覺得這裡好親切,跟我的家鄉很像。」他說,自己喜歡藝術,對設計充滿了興趣,當初老師舉辦甄選,他立馬報名參加,也很幸運地入選。

一起入選參與計畫的還有黃絜妮、朱孟瑜與古岱玄三位同學,他們過去都沒有接觸過竹子藝術,「像是竹雕,在想像中是很傳統的技藝,看到師傅爐火純青的技術,還能融合現代感的設計,真的顛覆了我們的想法,原來,傳統藝術一點都不老派!」此外,老師傅在教竹編時,如:輪口編、人字行編、六角孔編等,會用數學推理與圖像思考的方式來分析,教學方式十分創新,同學們甚至也以此方法做出花器,「很有成就感。」

實習兩個月的時間,對四位同學來說,最大的收穫,是學到職人的精神!許庭恩提到,「師傅說,技術要結合自己的想法與興趣,才有可能將工藝延伸,甚至告訴我們,要試著自己找工具、找材料,從需求面轉換成作品,那麼,未來就算沒有資源,憑我們的雙手與想法,也能創造無限可能!」課本從沒教過的事,從老師傅的口中輕輕吐出,當下給他很大的震撼。

去年團隊已將設計的竹編創意商品放上「創業實戰平台」進行募資;如今,他們延續創作的成果正在研發竹編DIY材料包與童玩商品,希望大人、小孩可以共玩,一同認識並感受竹工藝。他們肯定地說:「這段時間學到的設計、製程、行銷與經營概念,可以成為我們畢業後創業或就業的能力,更重要的,我們會把這些學習經驗傳承給學弟妹,希望大家都能一起共創、共好。」

共創計畫里程碑

[年度/合作場域/共創計畫重點]
◆108年/新竹縣新埔鎮/以設計協助新埔鎮老香店轉型,透過洄游駐村進駐社區,讓沒落的傳統製香轉化成生活香氣產業
◆109年/苗栗縣竹南鎮/挖掘竹南小鎮沒落的金紙文化與消逝的工藝,完成人文季刊與營隊推廣,並延伸工藝新趣計畫,傳承在地職人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