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標註「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短影片已有數百萬次的點閱率。但影片內容並不是向老闆提離職,而是上班族放棄上進的心態,他們只願意做好份內的事,拒絕可能會幫助他們升遷的額外工作。

這看起來很像千禧世代會有的問題,不過根據蓋洛普民調(Gallup)顯示,美國人--不管是哪個年齡層的人,他們的敬業態度都在下降,而1989年後出生的人尤為嚴重,他們擁有最低的敬業態度。

民調對於不敬業的定義,與Tiktok上「安靜離職」相符:只達到工作的最低要求,他們的工作態度更為被動,為自己而不是為老闆著想。

最有名的短影片出自24歲的工程師可汗(Zaid Khan),他的「安靜離職」影片點閱率超過3百萬次,他在影片中表示,他與許多同事已經不再認同生產力就是全部的想法,過度付出並未給他們帶來額外回報,他說,「我不再認同工作是我的生活核心。」

但「安靜離職」並非只有負面意涵,許多人在短影片中表示,自從他們換了一個心態,不再將工作看成全世界,他們反而更有餘裕去面對工作,甚至獲得稱讚。

法里斯(Clayton Farris)今年41歲,他在Tiktok上擁有近5萬名粉絲,上個月底他發布了一則關於自己實施「安靜離職」感想影片,他表示,「最有趣的是什麼都沒有改變,我一樣完成了所有工作,只是我不再掙扎或感到有壓力,這真的很美妙。」

另外一位諮詢公司主管比廷格(Josh Bittinger)則表示,與其認為「安靜離職」是鼓勵人們懶惰,不如把它看成是一種紓壓方式,讓人們在需要時,有能力遠離工作。

除年輕世代對工作不再保有鞠躬盡瘁的精神,疫情後缺工也成為該現象的推手,有的企業要求員工加班,使員工不管在地點或時間上,都難以訂出工作及生活的明確界線,迫使員工不得不培養拒絕的能力,以換取個人生活。

但缺工及工作態度的消極化,都正影響美國的生產力,根據勞工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r)統計,今年的勞動生產率下降了2.5%,是自1948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而消極的工作態度,也有可能加重通貨膨脹,因為雇主必須付出更多的薪水,才能得到一樣的產出。

所以,要如何修復這種集體躺平的心態?臨床心理學家霍爾(Rebecca Holt)指出,「員工需要足夠的自主及控制權,並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意即尊重員工的私人時間,並保證工作量的合理性。

高級心理學顧問康奈爾(Tom Cornell)也指出,「如果在溝通以前,就先處罰員工的不敬業態度,極有可能導致員工離職,進而使企業人才流失。」

從中國的「躺平」文化,到歐美興起「安靜離職」,隨著員工思想轉變,如何保證雙方擁有共同認知,成企業的一大任務。

資料來源:WSJUs TodayPeople Management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