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母公司Meta近期取得多項專利,包含瞳孔運動、身體姿勢和皺鼻子等人類臉部表情研究,揭露了Meta正全力進軍元宇宙!

Meta執行長佐伯格(Mark Zuckerberg)承諾,未來10年內,每年要投入1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770億元),開發一個由虛擬替身組成的「沉浸式虛擬世界」。這個概念尚不明確,但全球大肆炒作,蘋果(Apple)和微軟(Microsoft)等對手也競相投入,科技巨頭的高管們將元宇宙描述為網路的未來。

虛擬世界的「複製人計畫」,毛孔、頭髮都不放過

《金融時報》審查了數百份提交給美國專利及商標局(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的申請,其中Meta本月已經取得數十項專利技術,它將利用使用者的生物辨識數據,強化虛擬世界中看到的內容,並確保數位替身的特效夠逼真。

這些專利並不代表Meta一定會開發出該項技術,但卻提供了迄今最明確的線索,讓眾人一窺它將如何實現元宇宙這個願景。

一些專利涉及臉部和眼動追蹤技術,藉由頭戴式裝置中的小型攝影機或感測器收集相關資料,可能用於強化用戶的AR(擴增實境)和VR(虛擬實境)體驗。例如,當一個人的眼睛聚焦於某處時,就能看到更亮的圖像,或者確保他的虛擬替身能準確反映出現實生活中的行為。

1月4日,Meta獲得了一項專利,它設計了一種利用頭戴式裝置來追蹤用戶臉部表情的系統,可以根據用戶的反應「調整媒體內容」。

此外,還有「穿戴式磁性傳感器系統」,目標是「追蹤身體姿勢」。這甚至公開了一個設計草圖,描繪了用戶在現實世界戴上該設備後,在虛擬實境中,便能化身為一名手持長劍和身著盔甲的士兵。

另一項專利提出了「虛擬替身個性化引擎」,採用皮膚複製器等工具,依照用戶的照片,便可以創造出三維虛擬人像。

「Meta的目標是模擬你每一個皮膚毛孔、每一根頭髮、每一個細微動作,」法律改革家馬丁(Noelle Martin)說,她在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研究Meta的人體監控計畫。

「其目標是創造出人類、地點和事物的3D複製品,樣貌與知覺要非常真實到無法與現實分辨,並作為各類服務的媒介,讓所有東西都無法與之脫離...事實上,他們正在進行一個『全球複製人計畫』。」馬丁補充。

利用捕捉到的生物特徵數據,投放準確度超高廣告

另一方面,這些專利也告訴我們,這間每年營收達850億美元的科技巨擘,想要如何靠元宇宙賺錢。虛擬世界中的定向廣告和贊助內容具有高度精準性,呼應其依賴廣告的現有商業模式。例如,它將建立一個「虛擬商店」,用戶可以在這裡購買數位產品,或者與真實世界相對應、由品牌商贊助的商品。

近期,Meta全球事務主管克萊格(Nick Clegg)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對我們來說,元宇宙的商業模式是由商業主導。顯然,廣告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項專利研究了如何根據用戶的年齡、性別、興趣,以及「與社群媒體平台互動的方式」(包括按讚和留言評論),在AR中向他們展現個性化廣告;另一計畫是,允許第三方藉由競標過程(類似公司現有的廣告拍賣流程),在模仿真實零售店擺設的虛擬商店中,「贊助一件物品的外觀」。

這些專利都顯示,Meta可以在它的沉浸式虛擬世界中,提供比現有網路更加個人化的廣告。

研究指出,用戶的視線方向和瞳孔活動,可能隱含著有關他們興趣和情緒狀態的訊息,例如,如果用戶的視線徘徊在某一張圖片上,那就暗示著該人喜歡這張圖。

克萊格說:「很明顯,你可以在元宇宙做到一些(與現有的定向廣告系統)類似的事情——你不是把眼球追蹤數據賣給廣告商,而是去了解用戶是否有跟廣告互動,數據需要用來了解這些。」

不過,批評人士仍懷疑看待Meta的遠大抱負。美國Foley Hoag律師事務所的科技律師海勒(Brittan Heller)表示:「我的噩夢般場景是,未來,定向廣告將建立在人類對外在刺激的無意識生物反應,並大量出現在元宇宙中...大多數人都還沒意識到這能帶來多大利益,而目前也還沒有法規能限制。」

「他們要如何處理更多的數據?他們怎麼能確保這些數據的安全?」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前用戶體驗總監、現為獨立顧問的霍登(Celia Hodent)指出。其他指控,還包含它是為了分散吹哨者豪根(Frances Haugen)點燃的社會眾怒,以及為近期受到的審查轉移焦點。

現在,全球頂尖科技業都在瘋狂互搶人才,雖然Meta的元宇宙野心,吸引了微軟等競爭對手的工程師跳槽,但它仍然面臨年輕用戶流失的重大危機,從其專利申請內容來看,Meta正努力開闢新的營收來源。

責任編輯:邱韞蓁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