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一名17歲的高中生狄亞茲(Rhyan Diaz)坦承對金錢超沒概念,剛開始收銀打工時,前兩個月就在衣服等各式小物上,撒了3,000美元(約合新台幣9萬元);不過,學校開設個人理財課後,他學會精打細算,竟然為上大學存了一筆錢。

不只狄亞茲,在大西洋另一端,英國5月通膨年增率飆到9.1%,是七大工業國(G7)最高。連18歲的高中生奧斯卡(Oscar),也意識到外賣食物、玩遊戲耗電越來越貴!

幸好,學校金融課教了分析各項生活成本,他才知道如何控制預算、限制支出。他並利用在麥當勞兼職的收入,不只為家裡電費帳單貢獻一己之力,還告訴媽媽如何省錢。

《BBC》報導,青少年的生活很少遠離冰箱或電視。換言之,他們多數對成本不以為意,經常任由欲望控制自己、把錢花光;但現在,為了幫年輕世代迎接現實世界做好準備,中學校正大推「理財課」!

青年理財課,正在全美形成行動浪潮

根據非營利組織Next Gen Personal Finance統計,在美國,過去三年內,要求或即將要求公立高中學生修讀一學期個人理財的州,數量已經從5個州翻倍至11州。截至今年4月初,另有約20個州,考慮推出逾40項促進個人理財教育的法案。

該組織的教育拓展部總監埃斯皮納爾(Yanely Espinal)指出,青年理財教育正在全美形成一股新的行動浪潮,尚未將此列為強制課程的州,不久後就會因落後他州而感到不好意思。

《CNBC》記者到訪狄亞茲就讀的峽谷高中(Canyon High School),老師懷特(Marina White)把17、18歲的學生領進基礎金融世界,除了擬定長短期財務規劃,也學習儲蓄、預算、債務、投資、職涯等知識。

「一個決定——放棄每天早晨走進星巴克,就能讓你在退休時,成為百萬富翁,」懷特講述投資與複利的力量,而學生對於小小行為,即能大大影響未來,感到很震撼。

有學生意識到預算很重要,所以為了存錢買車,不再每隔一天就到星巴克花35美元;另有學生說:「不只是被動收入,要讓錢為你工作。」因此決定減少一個月達400美元的外食費,拿去投資股票與加密貨幣。

物價高漲,要懂理財!金融教育利大於弊

經濟學家研究表明,金融教育確實可以改善財務成果——信用評分提高,非學生債務下降,學生貸款還款增加,卡債拖欠率下滑。

然而,改變教育現況並非易事。非營利組織加州經濟教育委員會(California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主任米頓(Joshua Mitton)解釋,校方最大目標是幫助高中生進入大學,例如提供各種AP課程(大學先修課程),但個人理財跟是否繼續升學無關,因此讓校方猶豫。

此外,賓州大學教育與社會學教授英格索(Richard Ingersoll)指出,不能忽視其他學科的競爭,如心理健康、種族研究、營養等都想成為永久正式科目。而且,上了理財課,勢必會犧牲另一堂的時間,引發反彈。

不過,教青少年學會理財的成本利大於弊。「具備財務知識,能做出更好選擇,代表不會拖累整體社會,為自己創造財富,」曾任加州參議院教育委員會副主席的參議院共和黨領袖威爾克(Scott Wilk)指出。

「此刻生活成本高漲,希望他們避免欠帳,」具有20年銀行工作經驗的金融數學老師巴特勒(Nicola Butler)表示,學生進入現實世界、靠自己理財之前,金融課先協助他們對時事動態有所認知。

她的學生提供《BBC》一些人人都可做到的實用建議——不要以為父母負擔得起;用走路來減少花錢;把錢留給真正需要的東西;不要為了跟風而浪費錢;馬上開始存錢,因為物價越來越貴,現金要保持安全;確定優先事項,為高額支出制定長期計劃...等。

參考來源:CNBCBBC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