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學唸的是土木系,研究所轉換跑道唸資工。剛入學時,適應上有很大的困難,也常因為缺乏資工背景而心虛。當時我常想,要是能跟大家一樣就好了。

有一次跟老師談話,他告訴我,別的領域經驗是很珍貴的資產,不是負債。我有點不懂。當時對我來說,我一心只想趕快成為真正的資工人,過去的那些經驗,怎麼會是資產呢?

老師跟我說,當同質性的人聚在一起,想法多半很相近,缺乏新的刺激。在這個環境下,最可能讓大家帶來啟發的人,反而是那個有著不同背景的人。他要我從那天開始,把過去的背景當成一種資產,過得更有自信一點。

舊領域的知識、思維,都是資產

後來,在一次學校專案的分組討論場合,我發現大家的想法和我很不同,我知道其中差異來自於我們的背景。當下我鼓起勇氣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獲得的回應出乎意料地好。老師是對的,當你相信過去的背景是資產,它就有派上用場的地方。

那次經驗後,我開始尋找這些資產可以被應用的地方。我發現可以應用的不只是過去所學專業,也包括了長期學習某個專業所產生的思維。當你的思考模式和別人不同時,很容易就可以提出和別人不同的看法,這些看法不一定比較好,但常能帶來啟發。

跨界人才的優勢

會議同理,大家背景相近,思考方式和講出來的話都很類似。這時,如果出現一個「局外人」,他說出的話往往最能帶來啟發。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外部顧問或公司外部人士的意見,比內部意見更值得參考,因為這些人不屬於公司的同溫層。

慣性,很容易把我們帶到經驗與己相似的人群裡。唸完某個科系後,我們很容易就進入其他同系系友會選擇的公司或職業,大家有著共同語言、類似想法,這就是同溫層,個體之間缺少差異性。

另個截然不同的選項,是進入一個和你背景很不相似的地方,例如技術人才進入人文產業,或人文背景人才進入技術產業。你會發現,自己在這些人當中,也許缺少了一些背景,但卻能發揮與眾不同的價值,這就是跨界人才的養成。

離開同溫層是一種選擇

我們常看到有些人把一個領域的思維套用在另個領域,如馬斯克把軟體開發的思維套用在傳統的汽車工業上。這樣的思維,在汽車產業待一輩子的人,可能永遠無法參透。這樣做的風險很高,但成功也常是因為做了與眾不同的選擇。別人可能覺得你有點瘋狂,其實你只是把另個領域的邏輯套用在這個領域上。

想想你的專業,除了同溫層,還可以應用在哪些地方?它可能是一個你從沒想過的領域,一個本來看起來非常陌生的地方。成為跨界人才,也是你一個人生選項。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