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第一次創業,整天忙到三更半夜,弄得自己灰頭土臉,到頭來才發現多數時間都在瞎忙。後來比較有經驗,我慢慢明白,職場的重點從來不是在時間花了多少,而是每年是否能做出幾個重大的突破。

日常事務很重要,但如果我們整個人埋首進日常事務,往往會迷失在工作中,而忘了思考能有什麼重大突破。不管你是否為管理職,「突破」能帶給公司改變現狀的契機,日後大家更會記得你做過的事。

想想過去一年,你在工作上最大的3個成就是什麼?如果想不出來,那可能是個問題,如果自己都說不出來,別人就更不可能說得出來了。

突破不是天馬行空

突破往往來自於解決日常工作遇到的問題,也許是提高了效率,也許談下一個大客戶。在職場上,工作都應該要記得「80/20法則」的影響力,真正影響那80%的成敗,來自於20%的關鍵。職涯的拼圖,常常是「大事」構成。掌握幾件大事,比抓緊每件小事重要。

我有個負責客服的同事,她每天除了回覆客服問題,也不斷想,怎麼讓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後來,他自告奮勇替公司建立許多常見問題的模板,讓其他客服人員可以輕易套用、提供同等良好的服務。幾年後,大家都還記得她是這個專案的發想者。
不用怕自己是異類

在一個會議室裡,大家有相同背景、讀相同的書、做相同的事,雖然大家互相理解的程度很高,但往往很難有所突破。因為大家容易陷入僵化的思考。相反的,如果會議室有個人,在某方面有不同的背景,例如來自不同環境、讀不同科系、做過不同工作,這樣的人往往能帶給大家啟發。

因此,每個工作者,都應該不斷保持自己的「異質性」,多接觸新刺激,例如在下班後多看書、參加演講,這些都是保持自己和公司其他人「異質性」的方法。

甚至,在思考下份工作時,你可以想想,是否能到一個離自己舒適圈很遠的地方。因為在這樣的地方,你可能會更有突破機會。你的與眾不同,就是你有所突破的養分。

讓頭腦保持空閒

很多人以為,好的工作者就是讓自己被工作填滿,但被工作追著跑的人,往往會失去創新和突破的動力。很多突破點來自於10%的時間被釋出,你因而有餘裕想例行工作之外的更好做法。

我自己的習慣是,早上留一段時間,儘可能不安排例行工作,而去思考今天是否可能有瘋狂的發明和發現。對我來說,這段時間是最有創造力的黃金時刻。

如果你和我一樣,曾經一直瞎忙,那麼請試著停下腳步,努力規劃自己今年的3個重大突破。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