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身邊很多的朋友,都是所謂「小鎮做題家」:沒什麼家庭背景、每一步都要靠自己,努力靠著「做題」,讓自己從小鎮躋身都市。從小到大,除了考試教育,沒受過什麼的素質教育,從思維眼界、為人處世,到策略習慣,都落後於人。

歸根結底,「小鎮做題家」做的不是題,而是在試圖打破一個又一個橫亙在他們面前的階層壁壘。如今,這種自我超越的本能和努力,尊重秩序和規則的群體,倒受到了某些(代表)特權群體的人的嘲諷。

我想和大家聊聊,在這個時代的努力,到底有沒有價值和意義?

Life is not fair

學校從小就教我們:人人應該生而平等;認真努力就會有好結果;好好唸書將來就會有好工作;當個好人就會有好報⋯⋯可是,有人生歷練的人都知道:這些陳述終究是一種期待,而非世界真正運作的面貌。

東京大學入學典禮上,日本著名的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發表的演講,在日本引發了很多討論。她對東京大學的新生們說:「等待你們的,是一個不公平的社會,也是一個沒有答案、滿是問題的社會。」

現實社會的不公,我在很小的年紀就體會到了,我所在的高中,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同學是當地政府高官或壟斷行業子弟,目睹過不少特殊待遇。當我們以為高考看分數時,你會發現周遭總有一些同學有別的管道上大學。但這些途徑,多數小鎮青年聞所未聞,能做的只是刷題,遵守我們認知範圍內的規則,盡最大的努力,用讀書改變命運。

小鎮做題家,5個字背後,是每一個勤勤懇懇努力向上的普通人。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更富足,更有意義生活的意願和權力,但,面對現實世界的不公,什麼樣的努力才有價值和意義呢?

自我超越

有人說:80%的人都吃過家學淺薄的虧。人生關鍵時刻,家裡沒有人指導指點,等自己磕磕碰碰弄明白社會規則後,3、5年已經過去了。眼界和格局的提升,對人生有著重大影響。 如何提升自我?如何擴大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是我們苦苦探尋的問題。

不得不承認,成長過程中產生的失衡感,是大學前後的強烈對比造成的。此前,學習能力與學業成果有著正向而顯著的關係,只要投身題海之中,往往能取得不俗的戰績。可在大學之後,卻感到越來越「失控」:有限的生活經歷和視野,讓他們交際起來捉襟見肘,在大城市缺乏人脈資源,使他們的機遇受限,面對人生重大選擇時無所適從……

古典教育中,教育的最重要功能是「認識自己」,但在現代社會,教育被賦予了「改變命運」的使命。但無法提升認知,就很難超越限制,改變命運。

而認知是什麼呢?認知是基於一個綜合情況而作出的精準判斷。把訊息透過思維模式訓練,從而產生判斷。認知就像一隻畫筆,你的認知水平越高,你在心靈裡畫出來的世界就越貼近客觀規律,你的各種選擇和行動就更能獲得正向結果。反之,你畫出來的世界就越偏離客觀規律,即使再努力,再拚命,行動的效果也不好。

既然認知如此重要,那麼怎麼樣去提升呢?這個時代,也給了年輕人一條公平競爭之路——即使階層和起點不夠好,只要具有能在網路中識別高級心智的能力,這個世界的可能性依然為你敞開。聰明的勤奮,合理的利用趨勢,是這個時代科學地改變命運的技術。

提升認知離不開以下幾個方面:

1.多接觸社會,解決棘手問題

經常有人和年輕人說,要提升認知就多看書,多上課。我認識很多人,花了不少時間和金錢去學習,道理明白了一大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沒有實踐的認知,都是偽認知。比如,有人聽了個「第X性原理」、「臨界知識」,連它的來龍去脈、內涵和外延都不清楚,就拿著個「標籤」到處貼:這是第X性原理,這是臨界知識。

請問,這些「認知」除了給你增加一些吸引眼球的談資外,你要如何用呢?提升自我的學習週期是這樣的:學習,思考,應用,覆盤校正。這個週期越短,學習就越輕鬆,效果就越好。重複那些根深蒂固的習慣,並不能使我們變得更好。越早參與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越能夠積累寶貴的人生經驗。就像我以前說過的,無法處理和現任老闆的關係,到了一個新的公司,同樣的問題遲早又會以另外一種形態出現。

越是缺乏應對能力的人,越是容易受挫逃避,越是缺少磨煉的機會,越是沒有機會磨練。最後能力越是不足,淪為了邊緣人士。 沒機會錘鍊自己的信心,也沒有勇氣面對失敗。除非改變思路,在實踐中積累和成長。

2.關注自我需求,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我發現,大部分的人,包括許多中年人,都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去超越別人,而不是關注自己,就這樣走到了現在。許多人習慣了不去談論我們想要什麼,因為我們已經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了。

開始傾聽自己的聲音,發掘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找到那個最強大的自我,戰勝天性中的恐懼和懦弱。

3.訓練你的開放性

第一,試著擺脫位置的限制,去接觸一些平時不會做的事情。比如:如果你是跟事打交道的,不妨試著跟人接觸一下;如果你是跟人打交道的,也不妨試著磨練自己對產品的眼光和品味。

第二,如果你一直埋頭於某個行業、某個位置,試著跳出來,從整個商業鏈去思考,去尋找新的機會和切入點,從而提升你看待事物的視角。

第三,當你接收和關注到一個事物的某一面時,試一試去想像一下它的另一面。

第四,無論是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工作方式,職業生涯,還是資產配置,我都不推薦「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而是盡量去豐富自己的選擇。

學一門技能,培養一門愛好,發展一項副業,廣泛涉獵別的領域。如果有機會,不妨多試試別的可能性。它們未必有用,未必能用,但一定能幫助我們增進對世界的理解。由此,會更加清楚地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運轉的,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還存在哪些其他的可能性。

見自己,見世界和見眾生

電影《一代宗師》裡,把高手之路分成了3個階段:見自己、見世界、見眾生。

第一個階段是「見自己」:你得理解自己的優勢和局限,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受不了什麼,持續地走出舒適區,擴大自己的能力。

第二個階段是「見世界」:帶著這些對自己的理解上路,你會碰得頭破血流,你開始理解時代的趨勢、社會的規則,看到各種人生的可能。看到趨勢、理解規律、升級心智、自我躍遷——不僅要有高手的認知,還要有成為高手的技術。

但高手之後還有第三階段,就是「見眾生」:高手當久了,勝勝負負,你終於理解,要把自己學到的、理解的、堅持的傳播出去,幫助更多人,這樣才能從高手變為一代宗師。

上野千鶴子也對東京大學的菁英學子說:「你們的努力,請不要只用在戰勝他人和自己往上爬等方面。也不要因為自己優裕的環境和能力而蔑視沒你們幸運的人。請把你的幸運和天賦用於幫助這些人。另外,不要逞強,要勇於承認自己的弱小,大家彼此相互支撐的生存下去。」

是的,生活很不公平,因為付出總比收穫多,但生活又是公平的,因為不付出就絕不會有收穫。你不需要成為一個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但我祝願你活得舒展、開心。

作者簡介

Ling,80後,現居荷蘭,育有二娃的職場媽媽。十多年一直在歐洲大型金融集團管理崗位摸爬滾打。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夢想幫助更多人加速成長。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小鎮做題家們,你的努力是否還有意義?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