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為期十年的貿易大戰也許正在揭幕,中國制霸電動車等綠能產品,帶著超低價優勢掀起「中國震撼2.0」(China Shock 2.0),以歐美為首的國家繃緊神經開始築起貿易壁壘,嚴陣以待。到底這波中國捲起的海嘯威力有多大?更重要的是,我們已經能嗅到,「中國震撼3.0」正在悄悄醞釀。

所謂中國震撼1.0版,指的是二○○○年左右,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開始向世界輸出大量便宜商品,許多工業國家競爭不過,企業只能倒閉或遷廠,導致全球貿易洗牌,中國翻身為世界工廠。

「中國震撼2.0」還沒完,下波衝擊悄悄成形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中國震撼2.0怎來的?「新三樣」產能過剩,威脅全球製造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中國震撼提出者:這一波不同!
「新三樣」爆發,歐美怕輸掉綠色競賽

如今歷史重演,中企正再一次將大量便宜產品輸往世界。但,中國震撼一詞提出者、麻省理工經濟系教授歐特(David Autor)表示,「這波絕對不一樣,這次的擔憂更根本性。」學者口中的根本性不同,是因為這次各國主要擔憂的產品是電動車、太陽能板、鋰電池,即中國所謂拉動出口成長的「新三樣」。

這三類產品,攸關歐美等先進國家設定的二○三五年碳排淨零目標,以及淘汰燃油車的進程。以下三組數字,說明了歐美等國憂心的原因:

一是比亞迪最新的電動都市車海鷗系列,一輛起價只要約新台幣三十一萬元;特斯拉最低配的Model 3則要價約新台幣一百三十萬元,價差將近一百萬元。

二是中國約囊括全球電動車用電池八○%市占率;美國雖然從二○二二年就開始補貼電池製造業者,但至今全球市占率也才五%。

三是二○一九到二三年,歐盟從中國進口太陽能板成長了三倍,現在中企控制了歐洲九五%的太陽能板市場。

持續下去,中國極有可能順勢拿下全球到二○三五年碳排淨零轉型的話語權,這才是讓許多國家繃緊神經的原因。

究竟中國震撼2.0威力有多大?解答這個問題,要先了解中國震撼的三個真相。

首先,中國震撼2.0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釀成中國震撼2.0的元兇,不是習近平的一句話,或是一次突然的政策轉向,而是中國經濟模式難以根治的問題。

AIA Capital財富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嘉隆接受商周訪問時解釋,因為中國始終不放棄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所以「中國會的行業,它切進去之後通通產能過剩!」邏輯是先過度投資,包括投入大量政府補助支持特定產業,但產能又遠超過內需,最終企業必須得壓價並開始對外傾銷,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