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終於迎來解封,但對中國政府而言,真正難關才剛要開始。

「當前正處於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鍵節點,必須搶抓時間窗口,努力推動經濟重回正常軌道,」5月25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罕見要求連縣級官員都得參加,估計有10萬人出席。

在這場誓師大會上,李克強直言,「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

到底情況有多危急?最新4月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零售品銷售總額年減11.1%,比路透社預估的跌幅多近一倍;工業增加值則是年減2.9%,創兩年來最大跌幅;連大城市的失業率也創2018年以來新高。

這股經濟下行的壓力,促使中國政府端出「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是今年規模最大、最全面性的救市政策,涉及金額將近人民幣10兆元(約合新台幣44兆元)。

政府有所作為,對市場總是好消息。政策發布當週,中國3大指數包括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全面勁揚,讓市場看見復甦的曙光。

但「一攬子」措施洋洋灑灑列出共6大方面33項,該如何解讀?又有什麼機會值得注意?

美國印鈔救市釀通膨
中國推退減稅,同時可穩匯

一、 為了控制金融風險,繼續以退減稅為紓困主要手段。

疫情爆發以來,中國不印鈔票,一直堅持以退減稅為企業紓困。因為減輕稅負更能刺激產能,又能減少政府支出、避免金融風險。

中國紓困救經濟,退減稅總額創近5年新高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去年表示,量化寬鬆會危害市場功能,「中國將盡可能的延長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時間。」

其實背後隱藏的深意是,中國的操作策略必須另闢蹊徑,若輕啟美元的量化寬鬆,將會降低人民幣價值,讓國際市場對人民幣失去信心。的確,美國現在正經歷40年來最嚴重的通膨;而人民幣逐漸走強,甚至漸成國際避險的新寵。

今年預計要推動人民幣2兆6400億元退減稅;相較下,去年退減稅的總額約為人民幣1兆1千億元,今年多出一倍有餘。

除了繼續原先針對製造業和科技業的優惠政策,也將擴充到批發零售業、農業、服務業、教育文化等共7大行業。

另外也對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餐飲、零售、旅遊、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業等緩徵社會保險費,預計今年可緩繳人民幣3200億元。

二、 快馬加鞭衝刺基礎建設,要在短期內為市場注入活水。

中國地方政府募資的最重要手段,就是為基礎建設發行所謂的「專項債券」。

最新規定要求,今年已規畫的專項債券,要在6月底前發行完畢,在8月前使用完畢,規模高達人民幣近3兆4500億元。

這個發行速度可謂驚人,近兩年都要接近年底才能發完,今年速度得快上幾乎一倍。看得出目的是集中火力,一舉重建市場信心。

此外,政府投資並非漫無目的,而是優先用於投資「新基建」。新基建一詞,專指高科技產業的基礎設施,例如5G網路、物聯網、數據中心等。

中國政府很清楚,傳統的「鐵公基」,也就是鐵路、公路等大型基建,不宜再過度投入。只有擴張新基建,才能創造新機會,也更能強化國家競爭力。

6月1日,李克強在國常會議上再加碼,要增加政策性銀行人民幣8千億元的信貸額度,用於基礎設施投資。市場也擁抱新基建,根據中國萬得資訊(Wind)估計,5月新基建指數上漲近5%,表現贏過3大指數。

三、市場停擺不是沒錢,由國家出面擔保,解決銀行「懼貸」問題。

面對市場委靡,中國各地商業銀行深怕受疫情衝擊的公司還不出錢,普遍出現「懼貸」、「惜貸」問題。

國家融資當銀行借貸後盾
再延長車貸,挺物流、運輸

為此,國家融資擔保基金,預計要新增人民幣1兆元以上的再擔保服務,意味著國家願幫忙還債,讓銀行更願意借貸。

之所以敢做這樣的擔保,是因為對象限於關鍵產業。過去以農業和戰略性產業為主,此次主要提供給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業等中小微企業,都是民生必需。

今年第1季,擔保基金的業務就新增逾人民幣23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近7成,高成長有望維持一整年。

另外針對小型企業,將提高「普惠小微貸款」的獎勵資金,比率從1%上調到2%,即當地銀行每貸出100元,中央銀行再補貼2元。截至今年4月,普惠型小微貸款總額,已達人民幣20兆5千億元,未來央行加倍支持下,帶動貸款有望翻倍。

四、貨動不了,有錢也沒用,救市得先穩物流。

近期中國經濟疲軟一大主因,是封城導致物流不暢,後續一連串經濟活動受阻,迫使企業減產,又進一步打擊物流業。只有先救物流,確保交通業不倒,企業才可能真正減輕負擔。

首先,商用貨車貸款期限,將在政府支持下延長至年底,尤其國有汽車企業將帶頭施行,延展的貸款規模約人民幣900億元。在制度面,放寬貨運車輛的防疫通行限制,確保封城不再影響物流暢通。

同時,也降低購車成本,預計階段性減徵排氣量較小車輛的購置稅,估計規模達人民幣600億元。永豐投顧在6月1日的報告中,因而調升中國汽車相關供應鏈的台灣企業個股評價,包括東陽、貿聯-KY、智伸科、胡連。

中國救市重點一次看!先挺新基建、物流、中小微企業

目標

1 擴大企業紓困
主要措施
1新增退減稅超過去年1倍以上
2特困行業緩繳社保費

2 衝刺基建投資
主要措施
1基礎建設債券加速發行至少1個季度,優先考慮新型基礎設施
2增加政策性銀行信貸額度,用於基礎建設投資

3 刺激銀行放貸、融資
主要措施
1擴大國家融資擔保規模,著重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行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
2提高普惠小微貸款的獎勵資金,銀行貸越多補越多

4 穩物流、交通運輸
主要措施
1延展商用貨車貸款期限、降低購車稅、提供物流專項再貸款
2放寬貨車防疫通行規定
3增加鐵路、民航業貸款並增發債券
4改善農村交通建設

資料來源:中國國務院
整理:曹博凱


政府資金挖東牆補西牆
衝刺戰略產業多過民生消費

即使人民幣10兆元重金砸下,這套救市政策並非沒有風險。

首當其衝的,政府以退減稅紓困,財政收入減少,可能會造成更大資金缺口。

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在5月26日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目前已面臨高達人民幣6兆元的資金缺口,主因是接連不斷的封城,和大幅減少的土地出讓收入,所以短期內不太可能再大幅擴大已有的支出計畫。

這延伸出第二個問題,龐大的資金缺口怎麼補?

目前中國政府仰賴廣發債券來募資,央行5月27日也宣布要開放外資直接投資交易所債市。但尷尬的是,根據彭博報導,外資從2月起已連續3個月減持中國政府債券,是2015年以來最長紀錄。如果募資不順利,要不建設得放緩,要不政府財政負擔得更重。

第三,政策隱含很強的目標性,多為了服務中國的各項戰略目標。例如加速新基建,一部分也是為高科技的戰略產業鋪路,讓中國在和美國的競爭中可以取得優勢,對這波衰弱較快的民生消費、製造業、房地產效果不大,投資在這些領域的外商可能受惠有限。

簡單來說,外商之前面臨的困境仍存在──要不就加入「國家隊」,要不就自力更生。

「像我們這種處於中游,規模不大不小的代工廠,根本是看得到吃不到,」一名在深圳從事電子產品加工的台商向商周表示,面對市場信心不足、需求下滑,目前只能苦撐而已。

雖然過去一些減輕負擔的政策確實有幫助,但最重要的政府投資、貸款、補貼等,還是只有特定關鍵產業或企業受惠;若論紓困,也是對小型、微型企業的支持較多。

雖然中國政府積極救市,但目前手段仍偏保守而謹慎。最多人關心的結束清零,文件中卻只有草草提及。只要封城還是當局的選項,恐怕市場信心便難以全面恢復。